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記者暗訪:北京中關村一帶假證件買賣有新動向

日期:2016-08-01  來源:烏海網
[字體: ]

近兩年,在政府的嚴厲打擊下,制假販假現象有所減少。但是,記者在京城暗訪中發現,目前假證市場已轉入更為隱蔽的地下,買賣雙方交易更為靈活……

  從中國人民大學到四通橋一帶,人流紛雜。記者每次從這里路過,都要被人問幾聲:“要身份證、畢業證嗎?”

  只要稍加留心,就能發現這些人里哪些是賣假證的,哪些只是等車和過路的行人。那些販賣假證的人多數是從北京附近的農村來的,口音多以河北、河南 居多,這些人為數真是不少,有男有女,他們之間往往不是親戚就是同鄉。前兩年,他們還到處張貼小廣告,廣告上留有呼機等聯系方式,現在因為查得嚴,就只有 守株待兔,等人上鉤了。

  記者看到一女子詢問有無北醫大的畢業證,于是也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問一個假證販子“有博士的嗎?”對方說,博士的不好弄,碩士的比較好辦,重點大學的碩士文憑500元,要是真心要的話,給300元就成。

  他說,白天便衣太多,他們一般都等便衣下班以后再出來。現在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又要防公安,又要防城管監察,還要防暗訪的記者。不過,生意還不錯,要買各種證件的人一撥一撥的。他表示,等記者明天拿了照片再談下一步的具體事宜。

  第二天,記者拿了照片呼他,他約記者到另外一處拿照片,說明天就可以交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他說,500元自己只能拿到200元,要給加工點300元制作費。

  記者表示不相信他們能做得以假亂真,要去看看他們的“加工點”,他說加工點很遠,而且不太方便。他只是個拉客的,下一步的工作就由另外的人負 責,其實他也不知道加工點在哪里。他說,他們用的都是真文憑,只是換一張照片,變一下編號,要不然,賣了那么多張,從來沒有人來找過。

  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假證件用處太多了,幾百元買張北醫大的畢業證,回老家開個診所,病人有的是,鄉里人見過什么真假。身份證、生育證、駕駛證,哪一樣沒有用?花幾百元買個文憑,找工作方便得多,反正用人單位也不查。”

  制造、販賣假證件屬于偽造、買賣國家證件罪,觸犯了刑法。近幾年,我國雖然多次依法對制假販假者進行嚴厲打擊,但制販假證活動仍比較突出。這些人為什么甘冒風險還要做呢?

  首先是暴利的驅使。租一套住房,購一臺電腦,放兩臺復印機,一家地下制假公司這樣可以“開張”了。不費吹灰之力,錢就源源不斷地來了。記者計算 了一下,一個販假者一天只需拉到兩個客人,每天就有200到300元入賬,一個月下來就有6000到9000元的收入,而且不用繳稅,雖然冒點風險,但是 每天只需在路邊站站,什么累活兒不用干,不用說在農村種地,就是在城里打工,也沒有這樣賺得多。

  其次是買方市場的存在。教育部一位官員曾做出估計,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填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數比國家實際培養的人數多出50-60萬人,這意味著中國有50-60萬人持有假文憑。由于目前大多數用人單位仍把學歷當成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門檻,而且用人單位對學歷不辨真偽,也給了持假證者以可乘之機。

  此外,社會各界的聯動性不強。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大多數人對制假販假現象表示漠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導致了眾多售假者肆無忌憚。

  據教育部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高校已在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上制作了一些特殊的防偽印記,全國眾多的大專院校也紛紛搞起了上網工程,把畢業生檔案資料輸入網絡,用人單位只需上網,便可查出真偽。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