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量從當初的平均每日100人次上升到現在的1000人次!”說到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給燕達醫院帶來的變化,燕達醫院宣傳部經理馬瀟瀟深有感觸。
地處河北燕郊的燕達醫院建成于2010年,雖然環境條件和醫療設備國內領先,但就診患者寥寥,直到等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北京優秀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深度融合,跨越式提升其醫療、護理等方面的軟實力后,才成為名副其實的三甲醫院。根據統計,2015年較之2014年,燕達醫院的門診量同比增長83%,住院人數增長124%,手術量增長60%。
床位閑置率曾高達70%以上
燕達醫院是按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標準建設的,建筑面積約52萬平方米,總床位3000張,擁有世界先進的大型醫療檢查及手術設備,包括高端的核磁共振機、CT機、造影機,以及機器人DSA、高能直線加速器、從西門子量身定做的復合手術室等,還配備了亞洲最大規模之一的高壓氧艙群、亞洲最大規模的氣動物流傳輸系統、自動擺藥機及條碼采血流水線系統等現代化設備。
馬瀟瀟說:“當時醫院把服務對象定位為高端人群,如北京的高收入群體、在華長期居住的外國人等。”然而,2010年12月醫院正式開業后,“不僅高端人群沒來,燕郊當地人一看醫院高大上的大樓,也不敢進來。我們就宣傳說,醫院掛號費不貴,便宜的6元,貴的12元,一些人才開始進來看病,但畢竟是少數。”至2013年年底,日均門診量從開業前期的100人次,緩慢增長到150人次。醫院一期建成的1008張床位,閑置率高達70%以上。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根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和抽樣測算,2013年平均每天有70萬外地患者進京就醫。其中,由于毗鄰北京,來自河北省的患者占到23%。
京冀合作后門診量增長83%
患者為何舍近求遠呢?河北燕郊東蔡村村民張寶軍說,患者都是跟著大夫走,燕達醫院的硬件不錯,但是軟件不行,大夫技術不行,肯定沒人來。
2014年5月9日,燕達醫院和北京朝陽醫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京冀醫療合作正式啟動,朝陽醫院派出管理人員和科室專家進入燕達醫院,雙方在普外科、骨科、婦產科、消化科、心臟科等領域展開合作。兩年期間,由朝陽向燕達派出的管理、醫療、護理型人才達到了130余名,提供診療服務18508人次,占燕達醫院2015年全年門診量的十分之一。
“我們之前也謀求與北京醫院合作,但都停留在紙面上,很難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確定后,雙方的合作就成為一拍即合、水到渠成。”馬瀟瀟說。
朝陽醫院之后,燕達醫院還與北京天壇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北京中醫醫院達成合作。
北京專家的到來,增加了燕達醫院的患者量。2015年,燕達醫院的門診量同比增長83%,住院人數增長124%,手術量增長60%,急診量、床位使用率等也有了較大的增長。燕達醫院也把目標患者定位由高端人群改為本地普通大眾,并由營利性醫療機構改成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擴大輻射范圍緩解首都壓力
10月26日,記者在燕達醫院見到轉自秦皇島海港醫院的病人石磊,他患有腎上腺腫瘤。“手術比較復雜,海港醫院做不了,以前得去北京做。來燕達是因為有北京專家常駐這里,放心,加上環境好,省錢省時間。”
正在查房的朝陽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醫師張鵬表示,雙方的合作擴大了燕達醫院的輻射范圍,快速地提高了燕達醫院的整體水平。“以前很多手術開展不了,現在都慢慢開展起來了,不少手術的水平跟朝陽醫院是平的,就是有差距的也會請朝陽醫院的專家過來。” 據悉,由朝陽醫院專家到燕達醫院進行會診、開展手術的案例共有400多例。
除了派駐專家,燕達還與合作醫院共同發起、組織近50場學術交流活動,累計調動北京知名專家資源200余名,幫助基層醫生提高日常診療水平。
正在出診的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楊明琪說,各種形式的合作給燕達醫院帶來了“觀念、習慣、手術器械等方方面面的改變,以北京的專業標準提升了燕達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
通過與北京市優質醫療資源深度融合,燕達醫院逐步吸引了京東區域乃至河北地區的患者就近就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首都的就醫壓力。以核磁共振檢查為例,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已有2800余人次從北京朝陽醫院轉至燕達醫院接受檢查。
相關新聞
北京派駐人員收獲也不少
對派駐燕郊的北京醫護人員來說,雙方的合作也不僅僅是輸出。
張鵬說:“與來朝陽醫院看病的患者相比,燕達病人的病比較重,發生器質性病變的比較多,這對我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來燕達后收的病人比北京多了,見到的病種也多了,我的個人能力更全面了。還有,我在朝陽醫院只是帶組大夫,沒有管理的經驗,在燕達醫院我全面負責,增加了行政方面的能力。”他認為,燕達醫院也有值得朝陽醫院學習的地方,“比如燕達醫院樓道里的宣傳板,做得非常好,朝陽醫院就沒有”。
朝陽醫院的護士長孫秀偉來燕達醫院三個月,“燕達醫院的護理水平就上了一個臺階”。她說:“這里的護士都是從骨科轉過來的,為了培訓他們,我自己先不斷學習,然后再帶動他們。”當她和團隊的能力都獲得提高并得到他人的贊賞時,她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