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彩色鋪裝、加裝機非隔離帶、步道加裝阻車樁……三環輔路的慢行系統正發生著巨大變化。昨天(7日),記者從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三環輔路慢行系統整治工作已接近尾聲。全線97公里彩色自行車道鋪設工作已全部完工,且在機非混行路段加裝了隔離帶。人行步道方面,城養中心針對不同的道路條件設置了球形阻車樁、條形阻車樁,以減少違停車輛對步道的占壓。
發布
三環輔路非機動車道完成彩鋪
長期以來機動車對非機動車道的占壓嚴重影響著北京騎車人的行車安全。昨天,記者從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了解到,近些年來,北京一直在陸續開展慢行系統整治的工作。目前三環輔路慢行系統整治工作已接近尾聲。全線97公里彩色自行車道鋪設工作已全部完工。
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養護管理科科長楊揚介紹,本次三環路慢行系統的整治共完成彩色鋪裝4.8萬平方米,在交通量較小,機非沖突不明顯位置增設約1200個自行車標識,目前已全部完成;計劃安裝機非護欄1.1萬延米,目前已完成0.8萬延米;增加公交站臺外側非機動車道7處,目前已完成2處。同時對步道進行了加寬和移除障礙物,所有工程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調查
機非混行對騎行者影響最大
楊揚介紹稱,經前期多次一線調查和反復論證,目前三環輔路步行自行車系統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一是正常騎行與進站公交車通行沖突;二是機動車占壓造成非機動車借用機動車道通行沖突;三是橋下路口通行路權不明確;四是現況步道存在車輛違規占壓、各種市政公共設施占壓等導致通行寬度不足;五是步道坡化不規范、盲道不連續等。
“除了現場對比,我們走訪了三環沿線40多個街道,詳細了解了轄區內哪里停車需求多,哪里機非混行嚴重等問題,后期在安排不同的方案進行優化。”
楊揚告訴記者,為解決正常騎行與進站公交車通行沖突問題,城養中心準備采用占用公共空間,在公交站臺外側增加非機動車道方式,針對農業展覽館站、四通橋東站、大鐘寺站等7處問題較嚴重位置進行改造。目前,農業展覽館南及分鐘寺橋西2處自行車道后繞公交站項目已完成。
為解決機動車占壓非機動車道問題,計劃在西三環外環新興橋南側,內環玉淵潭北街南側等全線路口增加機非護欄1.1萬延米。目前該項工程仍在施工當中,現在已完成了0.8萬延米設置工作。
針對三環輔路沿線橋下及路口非機動車通行路權不明確問題,城養中心在交通量大的橋下路口和通行秩序混亂等位置施劃了彩色自行車道;同時,在交通量較小的位置施劃了自行車標志。
步行系統方面,城養中心計劃采用增設步道阻車樁,拓寬通行需求旺盛的人行道,清理影響通行障礙物,規范無障礙設施等多種方式提升三環輔路步行系統。步道系統計劃治理面積約4.5萬平方米,目前完成約4萬平方米,步道拓寬計劃22處,目前完成8處,其余步道整治、規范工作計劃年底全部完成。
此外,城養中心內部編制了阻車樁設置規范,在園林和視野開闊的區域設置球形阻車樁;在道路兩側的步道設置不銹鋼阻車樁;在小區設置黃黑色阻車樁。根據不同的通行需求布設阻車樁,減少機動車的違法占壓。
問題
機非隔離帶“斷檔”難解決
三環路輔路慢行系統遇到的問題,在本市大部分的道路均存在。過去一年內,記者在西四環輔路、永定路、金溝河路等道路進行了100多次的騎行體驗,發現上述道路每天都有違章停車的現象發生,傍晚尤其嚴重。
記者實際體驗發現,違章停車主要發生在步道和非機動車道上。在沒有機非隔離帶的道路上,有些司機直接將車停在路邊,導致非機動車道被完全侵占,騎車人只能被擠到機動車道上。在有機非隔離帶的地方,如果隔離帶內非機動車道較寬,違停的車輛就直接停到非機動車道上;如果停不進去則停在機非隔離帶的“斷檔”處,致使騎行人只能來回繞行。
楊揚告訴記者,新設機非隔離帶是解決機動車違停對騎行者造成影響的最主要的措施,但由于道路兩側有不少機構、商店,機非隔離帶的斷檔問題很難解決,目前也在想辦法完善。在三環路的整治中,有條件的地方已經補上了斷檔。“我們也發現不少違停發生在路口,主要是商鋪卸貨的原因造成的,這主要通過彩鋪和新增機非隔離帶解決。”
今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在一場道路安全培訓上介紹稱,針對道路也有“五星級道路”的評價體系。機非混行的道路從安全角度上的評級會非常低,使用設置機非隔離帶、阻車樁等方式會提高道路安全的級別,提升道路的星級。騎行人和行人都是弱勢的道路交通使用者,道路設置的完善會降低他們受到傷害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