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市進一步加快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2017-01-2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為聚焦本市水環境治理重點任務,全力打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確保2017年底前,城六區建成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全覆 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城六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和市級考核要求,消除全市范圍內排查出的141條段黑臭水體;2018年底前,全市 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市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和市級考核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聚焦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

  (一)加快污水收集管線建設

  利用兩年時間,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093.5公里,其中,2017年新建673.5公里,2018年新建420公里。

  1.城六區。2017年底前,新建污水收集管線222.5公里,其中,由市排水集團負責,新建污水收集管線202.5公里(朝陽區106公里, 海淀區山前地區5公里,海淀區山后地區25公里,豐臺區河東地區55公里,豐臺區河西地區11公里,石景山區0.5公里);由朝陽區政府負責,新建污水收 集管線10公里;由豐臺區政府負責,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0公里。

  責任單位: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豐臺區政府、石景山區政府、市排水集團

  2.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區其他區域。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46公里,其中,2017年新建106公里,2018年新建40公里。

  責任單位:通州區政府

  3.其他區。新建污水收集管線725公里(門頭溝區150公里,房山區48公里,順義區26公里,昌平區81公里,大興區60公里,平谷區30公里,懷柔區134公里,密云區26公里,延慶區170公里),其中,2017年新建345公里,2018年新建380公里。

  責任單位:門頭溝區政府、房山區政府、順義區政府、昌平區政府、大興區政府、平谷區政府、懷柔區政府、密云區政府、延慶區政府

  (二)實施雨污合流管線改造

  按照分期分批分類實施的原則,利用兩年時間,改造全市雨污合流管線409公里,其中,2017年改造184公里,2018年改造225公里。

  1.城六區。改造雨污合流管線243公里,其中,在首都功能核心區,結合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棚戶區改造、微循環道路建設等工程改造雨污合流管線 20公里(2017年改造10公里,2018年改造10公里),同時加快研究編制地下深層排蓄廊道建設規劃,適時啟動相關試點工作;在城六區其他區域,結 合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棚戶區改造、微循環道路建設等工程改造雨污合流管線39公里(2017年改造24公里,2018年改造15公里),單獨實施管線雨污 分流改造184公里(2017年改造72公里,2018年改造112公里)。

  責任單位:東城區政府、西城區政府、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豐臺區政府、市水務局、市規劃國土委、市排水集團

  2.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區其他區域。2017年底前,改造雨污合流管線30公里。

  責任單位:通州區政府

  3.其他區。改造雨污合流管線136公里(門頭溝區10公里,房山區22公里,順義區31公里,昌平區19公里,大興區15公里,平谷區15公里,密云區12公里,延慶區12公里),其中,2017年改造48公里,2018年改造88公里。

  責任單位:門頭溝區政府、房山區政府、順義區政府、昌平區政府、大興區政府、平谷區政府、密云區政府、延慶區政府

  (三)完善住宅小區周邊公共排水管網

  在全市開展自建污水處理設施住宅小區排查工作,2018年底前,將具備條件的13個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小區的污水管線接入公共排水管網(朝陽區11個,豐臺區2個)。加大公共排水管網建設改造力度,逐步將全部自建污水處理設施住宅小區的污水管線接入公共排水管網。

  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市排水集團

  (四)加快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再生水廠建設

  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11座,新建再生水廠15座,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7萬立方米。

  1.城六區。東壩、垡頭、五里坨、北苑等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項目及朝陽區高安屯(二期)、海淀區上莊、豐臺區河西(二期)等再生水廠項目,于2017年底前開工建設,2018年底前完工并投入運行。

  責任單位: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豐臺區政府、石景山區政府、市水務局、市排水集團、首創集團

  2.其他區。門頭溝區軍莊及延慶區井莊、大榆樹、香營等再生水廠項目,于2017年底前完工并投入運行。順義區新城生態調水管理中心(引溫入潮 一期工程)升級改造項目,于2017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2018年底前全面完工并投入運行。房山區長陽第二、十渡、青龍湖和順義區張鎮等再生水 廠項目,以及大興區魏善莊、瀛海和懷柔區橋梓、延慶區康莊等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項目,于2017年底前開工建設,2018年底前完工并投入運行。昌平區 TBD(南沙河)、平谷區大華山等再生水廠項目,以及昌平區南口地區污水處理中心升級改造項目,于2017年底前完成前期手續辦理工作,2018年開工建 設,2019年底前完工并投入運行。

  責任單位:門頭溝區政府、房山區政府、順義區政府、昌平區政府、大興區政府、平谷區政府、懷柔區政府、延慶區政府

  二、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環境建設

  2017年底前,全面消除通州區黑臭水體,通惠河、蕭太后河實現水清岸綠,北運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2018年底前,通州區農村地區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努力營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景觀。

  (五)加強入境通州區河道沿線截污治污工作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入境通州區的16條河道沿線截污治污工作(朝陽區9條,順義區4條,大興區3條),消除污水直排入河現象。

  責任單位:朝陽區政府、順義區政府、大興區政府

  (六)加快推進“兩帶”綜合治理

  1.北運河生態帶。北運河水質凈化廠、延芳淀濕地等項目于2017年底前開工建設,2018年底前完工。豐字溝水環境治理工程于2017年底前 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2018年底前全面完工。溫榆河綜合治理、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宋莊蓄滯洪區建設二期工程等項目于2017年底前開工建 設,2018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2019年底前全面完工。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朝陽區政府、通州區政府、順義區政府

  2.潮白河生態帶。于辛莊、賈后疃濕地等項目,于2017年底前開工建設,2018年底前完工。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通州區政府

  (七)加快推進“六片區”綜合治理

  1.城北片區。2017年,新建污水處理設施5座,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5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線4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20公里。2018年,新建污水收集管線6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5公里。

  2.兩河片區。2017年,新建污水處理設施27座,新建污水收集管線25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線5公里,治理黑臭水體1條段(3.2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36公里。2018年,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0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9公里。

  3.河西片區。2017年,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座,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8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線10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4公里。2018年,新建污水收集管線7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4公里。

  4.臺馬片區。2017年,新建污水處理設施21座,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6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線4公里,治理黑臭水體5條段(11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12公里。2018年,新建污水收集管線6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12公里。

  5.于永片區。2017年,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1座,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6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線3公里,治理黑臭水體12條段(56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40公里。2018年,新建污水收集管線5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20公里。

  6.漷牛片區。2017年,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5座,新建污水收集管線16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線4公里,治理黑臭水體16條段(56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40公里。2018年,新建污水收集管線6公里,完成河道溝渠生態治理10公里。

  責任單位:通州區政府

  三、切實抓好水環境綜合治理

  (八)全面治理黑臭水體

  各區政府要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快推進全市范圍內排查出的141條段共665公里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朝陽區33條共102公里,海淀區7條共15公里,豐臺區7條共31公里,房山區8條共56公里,通州區53條共264公里,順義區10條共31公里, 昌平區10條共43公里,大興區18條共149公里,包括5條段界河),2017年底前,完成全部治理任務,提前達到國家黑臭水體考核要求。

  責任單位: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豐臺區政府、房山區政府、通州區政府、順義區政府、昌平區政府、大興區政府

  (九)加快推進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

  各區政府要切實加大河道沿線截污治污力度,加快推進全市469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

  1.城六區。2017年底前,完成146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朝陽區41個,海淀區18個,豐臺區82個,石景山區5個)。

  責任單位: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豐臺區政府、石景山區政府、市排水集團

  2.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區其他區域。2017年底前,完成61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

  責任單位:通州區政府

  3.其他區。2017年底前,完成184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房山區41個,順義區22個,昌平區13個,大興區70個,平谷區25 個,懷柔區8個,延慶區5個);2018年底前,完成78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房山區39個,順義區20個,平谷區5個,密云區10個,延慶區 4個)。

  責任單位:房山區政府、順義區政府、昌平區政府、大興區政府、平谷區政府、懷柔區政府、延慶區政府

  (十)加快改善考核斷面水質

  堅持綜合施策,加快改善全市80個考核斷面水質,確保2018年底前,全部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和市級考核要求。

  1.國家考核斷面。在42個國家考核斷面中,目前已經達到考核要求的24個斷面要確保水質指標穩定(西城區2個,海淀區3個,豐臺區2個,石景 山區1個,門頭溝區2個,房山區2個,順義區1個,大興區1個,平谷區2個,懷柔區2個,密云區6個);其余未達到考核要求的18個斷面要在2017年底 前達到考核要求并確保水質指標穩定(朝陽區3個,房山區2個,通州區8個,順義區1個,大興區1個,平谷區2個,延慶區1個)。

  責任單位:西城區政府、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豐臺區政府、石景山區政府、門頭溝區政府、房山區政府、通州區政府、順義區政府、大興區政府、平谷區政府、懷柔區政府、密云區政府

  2.市級考核斷面。在38個市級考核斷面中,目前已經達到考核要求的17個斷面要確保水質指標穩定(東城區2個,西城區1個,朝陽區2個,海淀 區1個,豐臺區1個,門頭溝區1個,順義區1個,昌平區2個,懷柔區3個,密云區1個,延慶區2個);城六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未達到考核要求的9個斷面, 于2017年底前達到考核要求并確保水質指標穩定(東城區1個,西城區1個,海淀區1個,豐臺區3個,石景山區2個,通州區1個);其余12個未達到考核 要求的斷面(門頭溝區1個,順義區3個,大興區3個,昌平區3個,平谷區1個,延慶區1個),6個斷面于2017年底前達到考核要求并確保水質指標穩定, 另外6個斷面于2018年底前達到考核要求并確保水質指標穩定。

  責任單位:東城區政府、西城區政府、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豐臺區政府、石景山區政府、門頭溝區政府、通州區政府、順義區政府、昌平區政府、大興區政府、平谷區政府、懷柔區政府、密云區政府、延慶區政府

  (十一)加強污染源監管

  1.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全市每年完成100家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并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

  責任單位:市農委、市農業局、市環保局、有關區政府

  2.加強工業污染防治。2017年底前,全市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在線監測裝置實現與市環保部門監測系統聯網;全面完成通州區內排放重金屬、化工、制藥、食品加工等企業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消除該區工業大院污水直排入河現象。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有關區政府

  3.嚴格垃圾滲濾液管理。2017年底前,全市垃圾填埋場、垃圾中轉站、餐廚垃圾處置廠等的滲濾液處理全面達標;加快建設完善滲濾液處理設施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其排水量和排水水質。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委、市環保局、有關區政府

  4.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水質監測體系。加快市、區兩級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測平臺建設,強化對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運行監管。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各區政府

  5.加強環境監管工作。嚴格環境準入,認真落實《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審核及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以及 各類保護區關于禁批、限批的規定。2017年底前,根據流域水質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明確區域環境準入條件,細化功能分區,制定差別化環境準入政 策。強化排污單位監管,2017年底前,按照“一廠一檔”的原則,建立排污單位污染源動態監管機制,實現對全市2萬家排污單位的污染源建檔備案、動態更 新,并對其中158家重點排污單位安裝污水排放在線監測設施,實現與市環保、水務部門監測系統聯網,確保污水穩定達標排放。建立健全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 價體系,2018年底前,完成市、區兩級水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工作,建立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水務局

  6.加強環境執法工作。建立月度執法檢查機制,加大對重點排污單位的環境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排污行為。加大涉河違法建設綜合整治力度, 減少污水直排入河。從2017年開始,實行涉水企業“紅黃牌”管理制度,依規對污水排放超標超量的企業給予警示,并按季度向社會公布受到警示的企業名單。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水務局

  四、保障措施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市、區兩級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協調小組作用,加強工作統籌,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以全面推行河長制為契機,全面落實各級河長的水環境治理責任,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傳導壓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時保質完成。

  (十三)強化政策支持

  按照《北京市開展公共服務類建設項目投資審批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采用“一會三函”方式辦理水環境治理項目審批手續。水環境治理項目在取得前期 工作函及設計方案審查意見(或規劃意見)后,項目實施單位即可組織開展林木資源調查,并將調查情況提交園林綠化主管部門進行審查,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出具同 意使用林木資源意見后,項目實施單位即可提前申請辦理相關許可手續。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要進一步加大對水環境治理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在豐臺區河西地 區、海淀區山后地區執行與中心城區相同的污水管線建設運營支持政策。市規劃國土委要做好對全市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統籌規劃工作,為項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嚴格督查考評

  市水務局要嚴格按照本方案確定的任務目標,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工作,并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工作進展情況。市環保局要強化斷面水質考核,對于未到達 國家和市級考核要求的區,依規暫停新增污水排放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嚴格執行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充分發揮生態補償金的約束和引導作用,促進上下 游、左右岸水環境協同治理。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強對年度任務落實情況的督查考評。

  (十五)加強社會監督和宣傳引導

  通過各類媒體,及時公布黑臭水體治理、斷面考核等情況以及相關違法違規信息,支持公眾、社會組織依法有序監督水環境治理工作。通過開展美麗河湖 評選、中國水周和世界水日宣傳等活動,加強對本市水環境治理工作的宣傳報道,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和廣大市民參與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全社會愛 水、惜水、護水的良好氛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