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食藥監總局:中成藥命名避免夸大療效

2017-03-01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近期,中成藥“改名新政”備受業界關注。昨日上午,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國新辦發布會回應稱,有些中成藥名稱存在著夸大和暗示療效、誤導消費者的問題。他舉例說,吃了“消癌平”就能把腫瘤消掉了?

  政府會給予改名的過渡期

  近期,國家食藥監總局印發《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中成藥通用名稱不應采用“寶”“靈”“精”“強力”“速效”等夸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和“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

  征求意見稿一經公開,在業界引起了熱烈討論。如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質量總監李勁對外表示,假如云南白藥的部分產品需要改名,預估損失將超過100億元。

  昨日,畢井泉表示,藥品名稱是藥品標準的一部分。由于歷史原因,有些中成藥名稱存在著夸大和暗示療效、誤導消費者的問題。

  他在現場連續發問:“比如有一個藥名叫消癌平,那么消的是什么癌癥呢?如果吃了這個藥能夠把腫瘤消掉了,那外科醫生也不用做手術了,科學家也不用研究抗癌的藥物了,回家吃消癌平能治得了癌癥嗎?”

  畢井泉說,這種名稱不改行嗎?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辨別的能力,不是所有的醫生都能夠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介紹藥品知識,特別是基層。

  他介紹,2014年食藥監總局成立科技組,專門研究中藥古代方劑命名的特點和規律,起草了中成藥命名的技術指導原則,前幾個月公開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現在征求意見已經結束。

  畢井泉說,規范中成藥的命名,重點是整頓夸大療效、暗示療效以及用語低俗的命名,這樣做是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的。對于命名不規范的情形,我們將結合標準提高再注冊等工作逐步規范,對確需修改的名稱,也會給予一定的期限來逐步過渡。

  2017年全面解決藥品積壓注冊問題

  我國藥品注冊申請曾一度出現大量積壓。昨日,畢井泉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注冊申請積壓的件數已經大大下降了,在新的一年全面解決積壓的矛盾。

  畢井泉介紹,藥品審評人員的工作人數從兩年前的120人增加到600人,今后還會進一步增加。此外,注冊申請積壓的件數已經由2015年高峰時的22000件降到現在8000件左右。

  他提出,今年將加快推進藥品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因為,在中國的市場上仿制藥還是臨床用藥的主體,要擴大臨床試驗的資源,探索注射劑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方法,要啟動中藥注射劑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再評價工作。

  此外,今年將鼓勵藥品的創新。我們要研究鼓勵藥品創新的政策,完善藥品專業鏈接和數據保護制度,并且實現境內外臨床數據的國際互認,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

  畢井泉表示,要建立審評主導的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技術體系,要繼續增加藥品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人員和檢查人員,逐步形成以技術審評為核心,現場檢查和產品檢驗為技術支撐的審評審批機制。

  他還提到,今年要建立藥品品種檔案,為每一個上市的藥品建立包括藥品處方、原輔料 包材、質量標準、說明書、上市后安全性信息、生產工藝變化等信息的數據庫。因為歷史上批準的藥品,不同年代的要求不一樣,所以這些檔案有些是欠缺的,而且 有些企業工藝修改調整沒有及時報批或者備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