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垃圾分類在地方上名目繁多,代表建議,重新修訂《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并在全國推行統一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實驗小學校長方青說,現有的垃圾分類名稱過于學術化,缺乏一定的通俗易懂性,給生活垃圾分類設置了人為的障礙。比如像“廚余垃圾”這類術語,老百姓還不太理解;“其他垃圾”太泛,因居民個人不能分類的垃圾都被分入“其他垃圾”中。
而且,國內各地的垃圾分類名稱、標準五花八門。全國人大代表、杭州環境集團物業服務發展分公司清掃保潔員陳臘英說,一些地方分類有的分兩類,有的分三類,有的分五類,還有的地方出現九類,名稱多,老百姓有些真是弄不明白。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溫嶺市蔬菜管理辦公室主任林燚說,不同的分類標準給居民造成概念上的混淆,操作上的困惑,從而導致垃圾分類積極性降低,垃圾分類效率不高。
“建議有關部門根據垃圾終端處理方式為依據重新制訂垃圾分類標準,確定通俗易懂的分類名稱,并在全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統一標準和統一名稱。”方青說,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物不應該再納入垃圾范圍,這兩類分離出來后,分別交給市場和專業單位去做。
陳臘英認為,垃圾分類應該讓更多的人接受,名稱上要通俗易懂,免得不知道如何分類,最后垃圾分類執行打折扣。
“金華采用會爛與不會爛、好賣與不好賣、能燒與不能燒等名稱來給農家垃圾分類,農民一聽就懂了,連記都不用記就會分類。”方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