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起這種銀行卡不能用”等文章近日在朋友圈流傳,引發不少市民的疑問。記者從北京市多家銀行獲悉,根據央行通知,5月份將只針對芯片磁條復合卡的磁條交易業務進行關閉,對于純磁條卡的使用期限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表。
目前市面上流通使用的銀行卡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純磁條卡,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卡片背面有一條黑色磁條,這種卡在消費使用時,需要“刷卡”付賬;第二種是純芯片卡,也就是金融IC卡,一般是在卡片正面有指甲蓋大小的金色芯片,這種卡在消費時需要“插卡”或者近距離非接觸式的“揮卡”付賬;第三種就是央行文件中提到的芯片磁條“復合卡”,銀行卡正面有芯片,背面又有磁條。
據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加強銀行卡風險管理的通知》顯示,“自2017年5月1日起,全面關閉芯片磁條復合卡的磁條交易”,并要求商業銀行加快存量磁條卡更換為金融IC卡的進度。
“現在生活中大家常用的是芯片磁條的復合卡或芯片卡,關閉磁條交易,芯片功能仍會存在。引導大眾改變使用習慣,逐步由磁條刷卡向芯片插卡或揮卡交易轉變。”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相關工作人員說。
所謂“揮卡”交易是指2015年銀聯會同商業銀行推出的“云閃付”,消費者只需將銀聯芯片卡或移動設備靠近終端“閃付”感應區,一揮就可完成支付,無需輸入密碼和簽名。
記者了解到,各大銀行從2015年起就已陸續停止了磁條卡的發行,如今市民去銀行辦理的銀行卡,一般都是金融IC卡,也就是芯片卡。據銀聯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銀行卡發卡總量超過62億張,銀聯金融IC卡累計發行量已達30億張。
央行為什么要做此規定呢?“與磁條卡相比,IC芯片卡安全系數更高,IC卡芯片的容量很大,存儲容量為磁條卡的數千倍,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信息。”銀行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外,IC芯片卡還可以加載各類行業應用,比如身份認證、市民卡、電信、交通、醫保/社保、校園、燃氣、會員管理等等,使用上更便捷。”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銀行對置換銀行卡的要求和收費政策不一。工行表示,以“62”開頭的標準銀聯卡,在換卡時可保留原卡號,攜帶身份證和銀行卡到開戶行所在地的網點申請辦理。
“如果原卡為磁條卡,則免收新卡工本費;如原卡是芯片卡,換卡不換號要收取5元工本費。”工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員解釋說,“因為需要向卡務中心進行置換,因此需要等待幾個工作日。如果只是換芯片卡,無需保持原卡號,則在營業網點立等可取。”
需要提醒的是,銀行卡卡號變更,市民此前跟銀行“簽約”的業務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如原本卡內的定存、銀行理財以及委托銀行代繳的水電費業務等,銀行會在柜臺上變更。若涉及到還貸款或信用卡卡賬的賬戶,則需要第一時間跟相關部門“報備”新卡卡號,避免因無法正常劃轉資金而帶來逾期還款記錄,影響個人的信用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