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起,年滿70周歲的老人、低保重殘人員等可免費辦公證,經濟困難老年人只要合法權益受侵害,都可申請免費法律援助。昨天,市司法局推出16項便民利民舉措,更好地服務民生需求、方便群眾辦事。
30余項公證可網上申辦
目前,已有13家公證機構開通網上申請辦理部分公證事項服務。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年底前,全市25家公證機構將全部開通網上辦理。
“主要集中在審核手續(xù)較簡單的涉外公證,如居民出國旅游、探親等需要的學歷、學位等30多個公證事項。”該負責人說,群眾通過網上申請、提交材料,再由公證處審核,最后只需要帶著證明材料原件跑公證處一趟即可完成公證,減少跑腿次數。
6 月10日起,對申請辦理住所地、死亡、學歷、學位四類公證事項,當事人確實無法提供證明材料的,可由公證機構幫助當事人調查核實。此外,對申請辦理遺囑公 證時已年滿70周歲的,免收公證費用。低保人員、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辦理公證,以及申辦救濟金、低保、給付贍養(yǎng)費和撫養(yǎng)費等公證事項的,免收公證 費用。
繼在通州區(qū)設立公證處辦證室之后,年底前在海淀、昌平地區(qū)還將再設立1至2家公證處辦證室,滿足當地群眾公證服務需求。
經濟困難老人獲免費法援
近年來,本市法律援助范圍一直在擴大。上述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16個區(qū)法院將實現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全部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有需要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門檻將再度降低。對符合法援經濟困難標準的老年人,取消原有事項范圍限制,只要合法權益受侵害,提出申請都可獲免費法律援助。
“將重點關注孤寡、殘疾、高齡以及空巢老人的法援需求,做好贍養(yǎng)、繼承、婚姻、鄰里關系、醫(yī)療事故等老年人常見的法律問題的法援工作。”該負責人表示。農 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工傷賠償的,不受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條件限制。申請人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患重大疾病且無固定生活來源的,直接認定經濟困難。
主管部門對法律援助案件的審查期限也將縮短。符合條件的一般案件當日受理,當日審批;群體性案件、復雜疑難案件,審查期限由法定的5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
司考報名可全程網上辦理
律 師執(zhí)業(yè)證書上將增附二維碼,擴充律師執(zhí)業(yè)信息內容,方便群眾查詢律師和律所信息,同時也方便律師開展執(zhí)業(yè)活動。市、區(qū)兩級律師協會將建立市民投訴受理查處 中心,通過公布熱線電話、電子郵箱和網址,市民可對律師執(zhí)業(yè)當中存在的違法違紀違規(guī)問題進行投訴,以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規(guī)范律師執(zhí)業(yè)行為。
該負責人介紹,本市將推行公職律師和公司律師制度,并啟動申請辦理手續(xù),配合各有關單位,實現全市處級以上黨政機關普遍設立公職律師,市、區(qū)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yè)全面建立公司律師制度。
對于司法鑒定便民服務,市司法局將公布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名冊,降低群眾選擇成本。同時健全司法鑒定專家值班接待制度,每周一、三、五安排司法鑒定專家到協會現場接待群眾當面咨詢。
另外,司法考試報名全流程將可網上辦理,從報名、繳費、選擇考點到打印準考證,考生不出家門就能在網上完成所有報名程序。
法律服務助力疏解整治
針對疏解整治區(qū)域群眾,市司法局表示,將通過成立法律服務團進駐項目現場,向疏解整治區(qū)域群眾提供包括法律咨詢、法律風險提示、告知市民委托律師注意事項、防詐騙宣傳、辦理公證事項、化解矛盾糾紛等“一站式”綜合法律服務。
另外,年底前全市所有監(jiān)獄、教育矯治場所和各區(qū)司法局、司法所全面推開視頻會見和視頻幫教,讓路途遙遠、行動不便、經濟困難的服刑人員和戒毒人員的直系親屬,經審批后,就近通過網絡進行視頻會見和視頻幫教。
此外,市司法局還開通了“京司觀瀾”微信公眾號。6月底前,群眾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能夠方便快捷地找律師、找公證、找司法鑒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