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國土委獲悉,位于西長安街街道的7條道路獲得了新名稱。
在老城中命名一批道路的情況,近年來本市很少見。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的命名遵循的是“符合歷史,照顧習慣,體現規劃,好找好記”原則。
在命名的7條路中,被稱為“1號道路”的是東起府右街,西至西黃城根南街一條370米長的路。由于道路位于原博學胡同附近,按歷史名稱,擬將道路命名為“博學胡同”。
原本,博學胡同長348米,寬4米,南北走向,南起棗林大院,北端東折至府右街,因清朝的內務府營造司所屬甜點廚房在此,清代稱“餑餑房”。后來,將制作軍用盔頭的西盔頭作并入,改稱博學胡同。
同樣,明朝就有“中街”之稱的西中胡同也跟著改了名。老西中胡同長390米,東西走向,東起北新華街,西至南翠花街,因位居于新壁街和松樹胡同之中,明代稱中街,1965年以北新華街為界,分為東西兩段,因此段在西,稱西中胡同。
在新的命名方案中,西中胡同拐了一個彎兒。北起新壁街,南至西中胡同一段35米長的南北走向道路,也被命名為“西中胡同”。相關負責人解釋稱,這是由于道路位于西中胡同附近,所以按其空間指位原則命了名。
記者注意到,在老城中重新命名的道路,都取了“胡同”和“巷”為名,頗有古意。一條北起西長安街,南至北新平胡同的道路位于西安福胡同西側,按其空間指位,道路名字擬定為“西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