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日),大柵欄街道銀鶴零距離助老志愿服務聯盟的志愿者走進地區百歲、空巢、失獨等老人家庭,打掃衛生、維修生活必須設備、陪老人嘮家常。
昨天,朝陽門街道的13個志愿者團體的志愿者們參與了“邁進新時代,志愿新作為”主題活動,交流志愿服務經驗,傳揚志愿者精神,展示志愿者風采。
昨天(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全市主題日活動現場,市級優秀五星志愿者王有林正和伙伴兒們熱議12月1日施行的《志愿服務條例》,他穿著志愿者的藍色馬甲,一條鮮艷的紅色綬帶十分顯眼,綬帶上寫著“首都志愿者”,“這是我們的新LOGO,以后我們都是‘首都志愿者’。”王有林很是自豪。
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介紹,截至12月4日, 全市登記注冊志愿者人數已突破411萬人,注冊志愿服務家庭2.2萬多個,志愿服務組織6.1萬個,累計發布志愿服務項16.7萬個,年度服務工時達1165萬多小時。“志愿藍”已成為首都文明的鮮明象征。今后,社區志愿者、文明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治安志愿者、巾幗志愿者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將共同打造“首都志愿者”新品牌。本月,市民政局、首都文明辦等部門啟動“愛心服務月”,動員各志愿服務隊,以及社會公益組織、學雷鋒示范站(崗)、駐區單位及社區居民開展法律咨詢、鄰里守望、扶貧濟困、文明勸導、環境保護等志愿服務。
12月1日,《志愿服務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部國家層面的志愿服務專門行政法規。依據條例,國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建立志愿服務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志愿服務工作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督促檢查和經驗推廣。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志愿服務行政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志愿服務行政管理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有關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應當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做好相應的志愿服務工作。
目前,本市志愿服務立法已納入2018年市政府和市人大立法論證項目,現正抓緊梳理修訂本市涉及志愿服務的各項法規政策。市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以前,各支志愿者隊伍都有自己的一套登記、獎勵等措施。今后,民政部門將在注冊登記、激勵保障、監督管理等方面統一規定。如果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出現收取或變相收取報酬等違規行為,民政部門將進行處罰,給予警告處分或罰款,情節嚴重,將依法查處。
市、區、街道和鄉鎮、社區和村四級組織均將推進志愿服務,倡導“人人都是志愿者”,讓更多社區居民能就近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打造一批志愿服務精品項目,逐步建立城鄉志愿服務項目體系。本市還將通過打造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整合全市志愿服務網絡,實現志愿服務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