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瑞典沉船殘骸遭腐蝕 核廢料處理材料受質疑

2009-11-27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字體: ]
  瑞典瓦薩號古船殘骸及其他打撈的物品,是瑞典最受歡迎的博物館展覽品之一。然而,這些瓦薩號人造物品的腐蝕變質卻引起了人們對于核廢料掩埋材料選擇的質疑。

  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放射性物質咨詢機構核能設施除役局(Nuclear Decommissioning Authority,NDA)表示,將密切關注由瑞典核廢料委員會(Swedish National Council for Nuclear Waste)組織的有關核廢料處理的峰會。該峰會已于15日召開。主要討論用銅罐在地下封存放射性核廢料方法存在的問題。

  對于銅罐封存方法的質疑,是從瑞典博物館瓦薩號人造銅制品腐蝕開始的。瓦薩號(Vasa)曾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下令建造的一艘軍艦。1628年瓦薩號揚帆起航,但航行不到1海里便沉沒。后來瓦薩號船體被打撈出來,并于1987年被移往斯德哥爾摩瓦薩沉船博物館展出。科學家隨后發現船上的銅制品有被腐蝕現象,這使人們對當時被廣泛接受的“銅只有暴露在氧氣中才會被氧化腐蝕”的觀點產生質疑。

  核工業咨詢師大衛·勞瑞(David Lowry)表示,這一發現意味深遠。“隨著英國核工業部門開足馬力建造新一代核反應堆,他們向世人證明自己擁有長期核廢料管理方案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不過采納傳統處理方法的計劃現在似乎遇到了困難。”核能設施除役局還表示,目前英國方面還沒有確定采用何種材料制作儲存核廢料的容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