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毛小平:提高環境質量 實現生態宜居城市

2011-03-05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市長毛小平做客新華網全國兩會訪談,就城市轉型話題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網友也提到了這個事在我們市長心里了。剛才您說道無錫經濟發展確實很快,人均GDP達到13000多美元。網友也說到人均GDP上去了,環境的質量也在好轉中,但是距離“宜居”還是有一些差距。那在提高環境質量方面市長能不能談談還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毛小平]網民的這個問題非常客觀,也非常深刻。無錫總的來說在改革開放30年中經濟是一馬當先,創造了鄉村工業的“蘇南模式”,也創造了改革開放中各類指標在全國前十位的業績。但是,我們過去重視不夠,或者說是當初沒有認識到的環境問題也慢慢地積累下來了,積累到上個世紀末,這個問題就非常凸顯或者說是突出了。現在我們做了一些努力,做了努力后有改觀、有改善,但是還不能對它評價過高。我曾經在環保部門對“十一五”下來后無錫的環境做了一句評價性的話,這個話我是這么說的:我們“十一五”實現了對環境質量惡化的根本扭轉,“十二五”要實現環境質量的根本好轉。“十二五”要實現的是一個好的環境質量,而不是趨勢遏制或者說是控制。

  這里面要做的工作是大量的,過去三年每年在水環境保護上的投資我們超過100億,未來的過程中這個投資可能還是會加大的,財政收入可能要一百億、兩百億地投在水的治理上。環境質量要進一步好轉有這么幾件事情,如果我們做到了,那剛剛網民所期待的生態宜居城市我想也會盡快實現。

  第一個要做的就是產業布局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根本性改進。無錫是一個經濟大市,不可能把她倒退到農耕時代,還要往前走,人均GDP可能到每年三萬美元也有可能,靠什么發展?首先布局要做調整,如果我做制造業我就想辦法集中;產業也要做選擇,排放量大的、環境影響大的在無錫就不能存在。我們下決心調布局、調結構,比如機械裝備制造排水量少我們就適宜,如果大量的印染、紡織、化工我們就不適宜。這幾年我們做了很大的調整,比如無錫石化廠、無錫化工集團我們都遷移了,到現在為止都搬遷了或者簡單地說都關門了。這就是產業布局和結構上要做的根本性調整,這個調整才會帶來環境質量的好轉。

  第二,環境質量根本好轉,我們的居住要集中。無錫過去走的城市化道路叫“進廠不進城”,過去就是這么一個鄉鎮工業的模式,帶來居民居住的分散,現在為了控制好水環境的質量,我必須要盡量地使居民居住地集中,集中做一件什么事?為什么要集中呢?集中我就可以實現一個目標:控制。排放的控制和后事的處理,我們在全國可能是污水處理上是最強大的,污水處理有多少呢?

  我現在有68座污水處理廠,而這68座污水處理廠的能力每天能處理200萬噸廢水、污水。而無錫現在的水供應量不過就100萬噸,也就是說我處理污水的能力已經超過了我供水的質量。同時這68座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類的排放。按指標講過去我們都是一級A、一級B,現在我們全部達到一級A。總理到我們無錫去曾經給我們講,你的污水集中處理率要達到全部處理。我們就問這個“全部處理”是90%嗎?他說90太低。我們后來就說集中污水處理要達到95%以上才是溫總理所說的“全部處理”的含義。去年我們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90%以上,今年我們就可能達到95%,實現溫總理所說的“全部處理”。

  還有一點要使環境更好改善的就是要做生態修復,過去我們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你不能現在指望它慢慢地就會自然好轉,要投入相應的一批資金做生態修復,居民搬遷后我們要把綠地和濕地做出來,我們的濕地有時間你可以去看一看,這個濕地都是從沿湖到城市一大片做過去的,非常的壯觀,這個濕地就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這實際上就是生態的修復工程,你可能投幾十億,做起來不過幾十萬平方米。我們沿湖林可能就幾十公里,一百多公里連成片,這也要作為生態修復工程來做。這幾件事做好,產業結構布局和調整,和居民集中污水處理,再加上大規模的生態修復工程的投入和投資,這三條下去,我相信無錫離宜居城市就不遠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