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渤海灣溢油事故現場附近出現巨大赤潮帶(圖)

2011-07-17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7月15日,在蓬萊19-3漏油事故C平臺附近海域,中國海監船正在調查取證。當日8時20分,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從山東省蓬萊市欒家口港登上“中國海監15”船,前往38海里之外的蓬萊19-3油田。中海油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海面上是否還存在明顯的油污?油污有沒有飄至近岸生態敏感區域?清污、查找污染源工作進展如何?記者實地進行了采訪。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7月15日,在蓬萊19-3漏油事故B平臺3海里、C平臺2海里附近海域出現赤潮,長約2海里。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新華網山東蓬萊7月15日電 題:海上直擊蓬萊19-3溢油事故現場

  

  15日8時20分,山東省蓬萊市欒家口港。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從這里登上“中國海監15”船,前往38海里之外的蓬萊19-3油田。中海油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海面上是否還存在明顯的油污?油污有沒有飄至近岸生態敏感區域?清污、查找污染源工作進展如何?記者實地進行了采訪。

  焦點一:海面漂油是否嚴重?

  “中國海監15”船從蓬萊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駛,當日海上和風細浪,可視距離超過1海里。

  記者一路觀察沿路海域,海水顏色碧綠,從觀感上看不出與事故發生之前近海海水有何區別。經過大約4小時的行駛,進入蓬萊19-3油田區域。經過D平臺到達6月17日發生井涌事故的C平臺區域,此前記者在C平臺上空航拍時看到的千米以上的油帶已經不見蹤影。

  從C平臺行駛約2海里到達6月初發生海底漏油的B平臺,在兩個巨大的黃色浮標和兩艘紅色的船舶圍起的海面下方,是已經裝上圍油罩的B平臺海底漏油點。在這里,海水呈現出墨綠色,但沒有發現明顯的漂油。

  此次事故溢出的原油,除去回收和消散在大海中之外,海面上的油污是否漂到渤海灣沿岸山東、河北、天津、遼寧等地管轄的近岸海域及養殖區域呢?

  隨行的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研究員崔文林說,事故發生后,中心已經組織了四個航次的生態損害評估監測,監測面積從第一次的油田周邊1700平方公里到第二次的4600平方公里,正在進行中的第四次已經增加至6200平方公里,監測站點也已從第一次的22個增加到40個以上;加上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訂購的衛星監測,以及組織的中國海監一、二、三支隊,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四個中心站進行的陸岸巡視工作,尚未發現油污漂至沿岸省市近岸海域。

  14時許,“中國海監15”船開始返程,在離B平臺約3海里、C平臺約2海里的地方,一條吞吐著紅色泡沫的巨大赤潮帶出現在記者眼前。崔文林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對赤潮帶進行了水體取樣。記者問這條赤潮帶是否因為此次溢油事故引發,崔文林回答說:“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監測和論證。”

這是7月15日拍攝的蓬萊19-3漏油事故C平臺。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焦點二:清污工作進展如何 溢油源頭是否找到?

  記者在B、C平臺區域都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兩個平臺依然冒著海上石油生產標志之一的熊熊火光。這是否意味著,13日已被要求停產的康菲公司依然在悄悄生產呢?

  中國海監北海總隊現場執法人員劉愛國通過與康菲公司作業人員溝通后告知記者,兩個平臺正在燃燒的火光不是海上石油生產產生的,而是平臺上發電機燃燒天然氣產生的。

  劉愛國介紹,經過加蓋圍油罩后,B平臺附近已無溢油;目前,執法人員對C平臺每小時巡視監測一次,發現每分鐘仍有20至30個油花,不過溢油量并不大,24小時溢油總量在1升左右。

  康菲公司B鉆井平臺經理陸愛民告訴記者,目前,康菲已找到B平臺海底溢油點,并安裝了圍油罩,現在圍油罩收到的全部是水,沒有溢油;C平臺附近冒起的油花是清理海底油基泥漿油花上浮引起的,發生井涌事故的C20井已被水泥塞封死。

  對于康菲公司的說法,陪同記者采訪的中國海監北海總隊副總隊長林芳忠指出,現在B平臺溢油確定是來自地層,但是B平臺附近海域面積較大,現在溢油罩所在位置是一個鼓起來的“包”,B平臺附近海域是否還有這樣的疑似點并不清楚,真正溢油源尚不明確。盡管溢油源和原油滲出路徑不清楚,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B平臺附近溢油與回注加壓作業有密切關聯。

  7月15日,記者在“中國海監15”船拍攝到的蓬萊19-3漏油事故B平臺。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當初康菲公司的報告稱‘可能由于回注引起溢油’,現在能否說完全由于回注加壓引起溢油事故,康菲公司沒有進一步明確說法。”林芳忠說,“現在C平臺冒出的油花除可能是清理海底油基泥漿引起外,還有可能是封堵措施不到位,如封堵的水泥塞沒有徹底封死溢油點,或地層還有其他溢油點,這都是未知數,需要康菲公司進一步查清,這也是國家海洋局一直要求康菲公司做的。”

  此外,在國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下達停產通知并要求其徹查溢油源之后,中國海監北海總隊至今沒有接到康菲方面組織相關專家排查溢油源的匯報,現場執法人員沒有看到康菲對徹查溢油源的通知采取對應措施。

  林芳忠介紹,對于現場清理油污工作,康菲公司同樣行動遲緩。例如,現場海監船只發現油污后會立即通知康菲公司平臺指揮部,但是平臺指揮部并不直接派遣一旁的收油船行動,而是先匯報給北京總部,接到北京總部通知后才出動船只或采取清理措施,應急力量布局也不盡合理,處理油污的環節多、效率低。

  目前,國家海洋局已明確要求康菲公司拿出排查方案和時間進程表,向公眾公布事故處置措施,接受社會和監管部門監督。

  參與事故調查的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專業人士指出,渤海石油勘探開發溢油應急形勢日益嚴峻,應進一步加強對渤海勘探開發溢油隱患的排查和評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