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件1個多月后,康菲石油公司休斯敦公司總部昨日(美國時間13日晚間)終于首度向其全球投資者披露了此次事故。
康菲首度披露,兩個溢油平臺溢出的石油和油基鉆井液總量大約1500-2000桶之間。以1噸石油約等于7.3桶計算,漏油量約205噸-274噸。
溢油量仍可能持續增加
康菲公司表示,7月13日,公司接到國家海洋局暫停蓬萊19-3油田B平臺和C平臺生產作業的指示后,立即停止了生產。停產將使康菲公司暫時減產每天約17000桶原油(基于扣除權利金份額后的凈產量)。根據國家海洋局的指令,這次停產將持續至滲油風險完全排除后。
不過海洋局表示,目前B平臺仍存在溢油的可能,因此最終的溢油量仍可能持續增加。
康菲公司昨日表示,渤海灣兩起溢油事件發生后,公司投入了大量清理設備、設施和人員,包括合作伙伴中海油所提供的大量資源,及時通報了有關監管部門以及中海油,放置了近3000米吸油欄和圍油欄以控制油花,并動用了33艘船只(工作船、漁船和拖輪)支持清理工作。同時,與國家海洋局和中海油密切配合,盡全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這兩次事件中,沒有油膜漂抵海岸,也無人員受傷。
韓國要求商談治污方案
中國渤海灣漏油事故已讓鄰國韓國頗為擔心。據《環球時報》報道,韓國政府12日稱已經主動向中國提議提前召開兩國環境會議,商談共同治理海上石油污染方案。
康菲石油將進行分拆
康菲石油昨日披露,要將其煉油與銷售部門剝離以專注于石油勘探生產,分拆工作將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其董事長兼CEO穆禮懷屆時將辭職。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還難以看到這一分拆計劃對渤海漏油事故的影響。
■ 焦點
【定性】
“應是很大的環境污染事件”
環保組織將泄漏7桶(1噸)以上定為嚴重泄漏事故
“這一溢油量還是很大的,說明此次漏油事故是一個很大的環境污染事件。”昨日,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據公眾環境中心的數據,去年中國全年發生的石油溢出量是9513.5噸。而據記者了解,在一些環保組織的評價中,泄漏7桶(1噸)以上就為嚴重泄漏事故。
對于為何康菲提升了對外披露的等級,馬軍認為,還是經濟損失的評價標準在“作怪”。此前國家海洋局并未要求康菲停產,對其公司的產量并無影響。而現在停產則影響了該公司實實在在的產量,康菲才正式披露信息。
馬軍說,這反映出企業對于信息披露的標準并不一致,企業往往更看重經濟利益,對其投資人負責,而對環境問題,對其他公眾的披露責任則并不看重。“這點從國家海洋局要求康菲石油及時向公眾披露信息的要求也可看出來,說明海洋局對康菲石油的對外信息披露也很不滿意,明確要求他們不僅要向政府匯報,也要向公眾匯報。”
【賠償】
環保組織正準備公益訴訟
計劃向青島海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進行生態賠償
漏油事故發生后,自然之友等11家民間環保組織計劃發起對中海油和康菲公司的公益訴訟。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目前環保組織希望把訴訟做細,正在準備詳實的材料和證據。
此次代理公益訴訟的律師王海軍透露,計劃向青島海事法院提起訴訟,目前仍在準備訴訟的文書以及證據材料,具體提起訴訟的日期未定。不過,由于目前國內還幾乎沒有成功的生態訴訟案例,這場訴訟結局也備受關注。
王海軍表示,在代表公眾的公益訴訟中,由作為原告的民間環保組織直接確定具體的賠償金額,是不合適的。因此正在考慮是否可以建立一個用于賠償的基金或機制,受這場環境侵權影響的人都可成為賠償基金或者是機制的受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