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專家:中國每年逾200萬噸地溝油返回餐桌

2011-09-16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華中農大專家稱:

  不達標的都是地溝油 

  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為200萬-300萬噸

  公安部公布破獲團伙生產銷售食用地溝油案件引來全國性輿論反響,華農食品科技學院教授王承明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不可低估地溝油重返餐桌的全國規模及其造成后果的嚴重性。

  從事油脂加工研究方向的王承明分析,用全國每年食用油使用量,減去每年國內食用油產量和進口量,兩者差值可能就是地溝油的使用量,這個推算的數字不可能十分準確,但基本上能反映地溝油重返餐桌的全國規模。
  他說,2009年,這個差值是400萬-500萬噸,而我國一年食用油的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可見情況的嚴重性。有專家說,,那是比較保守的數字。

  王承明說,地溝油查處一個重要的難點是沒有統一的鑒定標準。按食品學院的定義,廢棄食用油都是地溝油;而原初的“地溝油”是指從地溝里掏出的食用油。更科學的標準,可能要綜合定義,達不到食用油標準的食用油是地溝油。

  一般來說,經過高溫的食用油很難再達到食用油標準,它會發生聚合反應、分解反應和引入重金屬,炒過菜的油、抽油煙機壁凝結的油、烤鴨油、煎炸油都在此列;沒有經過高溫,如豬油過期變質,氧化,滋生微生物長霉,水解,也是地溝油。地溝油可以提煉到從外觀色澤看上去和食用油一樣,但其所含的多環芳烴、重金屬、膽固醇對身體有很大危害,甚至致癌。

  為什么地溝油屢禁不止?王承明認為是利潤空間所致,地溝油5000元左右一噸;而價格最低的大豆油,一噸價格在7000-8000元。由地溝油制成的生物柴油,因價格等原因銷路不暢。因而,一個重要的防治手段是政府對于企業回收地溝油制備的生物柴油進行減免稅或補貼,增強這些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促使其在回收地溝油時,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年初,王承明受訪談如何將地溝油變廢為寶,采訪內容作為提案提交全國“兩會”。當時,他提出過幾條建議,一是完善和更新食用油系列標準,從而杜絕地溝油回流到餐桌。另外,建立地溝油標準,從而為重罰餐館將地溝油當作食用油提供依據。政府執法,要嚴懲銷售和餐館使用地溝油,強制餐館處理地溝油,經營地溝油回收業務的企業要記錄在案,建立追溯和相應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