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第五個中國城市無車日”。因為要到國家圖書館辦事,記者早晨7點50分走出報社大門,體驗了一次北京地鐵早高峰。
走進地鐵1號線大望路站,時間是8點10分。車站大廳里一遍遍廣播著:“現在是乘車高峰期,請大家遵守秩序……”一眼望去,候車廳里確實人頭涌動。但是如果手里沒帶大件行李,擠進車里也不是什么難事。
盡管車里人擠人,秩序卻不賴。乘客大多數是年輕人,準備下車的會主動提出“請讓一讓”或詢問“前面那位下車嗎?”于是,準備下車的與暫不下車的乘客就會友好地交換位置,車里擁擠的狀況有了緩解。車過國貿站,車廂里居然空了很多,空氣也變得清新舒暢了。
到復興門站換乘2號線,只見站臺上,人們都按照指定的車門位置排隊,一批人上車了,另一批未能擠上去的就耐心等待下一列車。比較擁擠的車站,還有地鐵員工和志愿者指揮協調。
現在北京地鐵真的很干凈,秩序比過去好多了。即便比較擁擠的線路,也沒有垃圾和異味。車內幾乎沒人大聲說話,更沒人為了一點瑣事打架罵街。
轉了幾趟車,到達國家圖書館,剛剛9點,用了50分鐘。算下來,平均每站只要2到3分鐘。如果在地面開車,加上堵車,這么短的時間就很難做到了。
體驗地鐵早高峰,有幾點體會:北京地鐵四通八達、價格便宜、低碳環保、正點率高,車內秩序也大有改觀,應該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選擇。地鐵秩序的好轉,是北京人整體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北京地鐵干部職工長期努力、辛勤勞動的結果。
北京地鐵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幾個換乘站,乘客需要走很多路,對于殘疾人或老年人顯得比較麻煩。能否設置幾個輪椅,供那些需要幫助的殘疾人或老年人使用?如此,也更能體現首善之區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