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10號線地鐵知春路站,墻邊擺著水桶接從墻里引出的積水。
截至9月15日北京汛期宣告結束。這個多雨的夏季,北京中心城區的防澇能力屢受考驗。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作為重要公共交通的地鐵也暴露出大面積滲漏水的情況,其中以10號線最為嚴重。7月至9月,記者三次雨后實地探訪地鐵10號線各站點,22個站點中,90%存在滲漏或地面有濕漬的情況。按照住建部頒布的《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地鐵10號線的絕大多數站點的防水性能均不達標。本報記者經調查采訪,試圖找出地鐵10號線車站大面積滲漏水的原因。
- 探訪
22個地鐵車站中20個存在滲漏水
今年北京汛期期間,記者三次探訪地鐵10號線各站點,調查地鐵滲漏水情況。
兩場雨后僅兩站“不漏”
9月15日晚,北京部分地區小到中雨,次日城區雨停。
9月16日,記者來到地鐵10號線,22個地鐵站中,除安貞門站和農展館站,其余20個站均不同程度出現滲漏或地面有濕漬的情況。由于當天并未降雨,可以排除乘客的雨傘等物品將雨水帶進地鐵站的可能。
在團結湖站的換乘大廳內,地上擺放了3個接水桶;而在亮馬橋站A口,整條長約10米的通道口地面布滿積水,一位保潔員正忙著鏟水。
9月1日凌晨的一場雨后,記者就曾探訪地鐵10號線各站點,結果與16日情況一致。記者從巴溝到勁松查看10號線全程站點,22個站點中20個站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漏水現象。
西土城站D口,工作人員將地毯鋪在滴水處,用來吸水;雙井站,一名工作人員正將接了半桶的水倒掉,“最嚴重的時候需要七八個桶接水。”這名工作人員說。
“去知春路站看水簾洞”
這些滲漏水的地鐵站中,又以知春路站的滲漏情況最為嚴重。
“坐10號線最浪漫的事,是去知春路地鐵站看水簾洞。”這是今年雨季,名為“清鳴-貓-阿九”的網友發出的帖子,引起眾多網友的共鳴。
7月28日上午,北京未下雨。
剛從中關村買了新手機的市民張曼,從地鐵10號線知春路站下車,走入換乘13號線的通道。
她見識了“水簾洞”的場面,換乘通道內,若干根長約5米的水管上端插入墻內,水管下端放在桶里,不少桶已經滿了。通道兩側的地磚均被挖開長十多米的溝,水從墻內滲入到溝內。6名地鐵保潔員蹲在溝邊,手忙腳亂地用水瓢把水舀到桶里。
張曼用新手機發出一條微博:“地鐵知春路站因漏水,在早高峰時進行維修,昨天又沒下雨,這是什么工程質量?”
“都漏8天了,我們這8天的工作全是接水、舀水和擦水。”7月29日,知春路站的保潔員對記者說。7月20日、24日、26日北京的三場大雨,讓知春路站的漏水一直未曾間斷。
地鐵站要求一級防水
按照2008年住建部發布的《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規定,地鐵車站的防水等級應為一級,防水標準為“不允許滲水,結構表面無濕漬”,此為強制性條文。
對此,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何克文解釋,按照這一規定,在地鐵、地下車站等出入口、人行通道防水等級為一級,就是要求不允許滲水,結構表面無濕漬。
依照此標準,地鐵10號線的絕大多數站點的防水性能均不達標。
- 鏈接
事實上,北京地鐵站滲漏水現象,絕非僅僅出現在10號線里。查找此前的報道可以發現,北京的主要地鐵線路,均被報道過有站內漏水的情況出現。
13號線的西二旗站,1號線的國貿站、永安里站、建國門站,地鐵15號線的望京站、崔各莊站和馬泉營站,地鐵5號線的東四站,地鐵2號線的宣武門站、和平門站、前門站、崇文門站,4號線的動物園站等等。
A08-A09版采寫本報記者 易方興
防水材料被指不適地鐵
- 調查
記者調查中,10號線多個地鐵站的人員透露,10號線自2008年開通后,每逢大雨地鐵站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水現象。“現在越來越厲害,不光天花板漏,還從地下往上滲水,現在只能用開槽的土辦法了。”10號線知春路站負責人說。
對于滲漏水,10號線知春路站負責人懷疑防水層存在問題。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涉及當時施工方的問題,但不愿透露細節。
防水施工和防水材料是關鍵
要找出地鐵站漏水的原因,必須弄清地鐵站修建和防水的施工。
記者采訪多位參與地鐵10號線建設和防水施工的人士,簡單勾勒出大致步驟。
簡單講建地鐵站,第一步,挖一個比地鐵站略大的方形土坑;第二步,在土坑底部打樁,鋪設混凝土底板,地鐵站將在底板之上進行建造;第三步,需要在兩側打上垂直的混凝土護坡樁和連續墻,對整個結構起穩定作用;第四步,就是在混凝土護坡樁和底部鋪設防水層。
“位于地下的地鐵站,對于防水的要求非常高,防水施工也是難點。”多名業內人士說,一般情況出現滲漏水,最大可能就是防水施工和防水材料出了問題,但具體原因需要系統的調查。
“不漏”的地鐵站和地鐵出口
“為何知春路站的東南出口不漏水?”地鐵10號線知春路多名保潔員證實,即使在7月下旬北京接連的三場大雨中,東南出口也未出現漏水。
9月1日和9月15日雨后,記者探訪證實這一點。
記者查詢到,知春路站東南出口約2000平方米的防水施工,中標單位為北京市安達億防水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京安達億公司)。
該公司相關人士稱,防水施工各公司大致相同,但采用的防水材料不同。該公司在知春路站東南出口采用的是一種新型的“預鋪式反粘卷材preprufe”(簡稱preprufe),而沒有采用其他地鐵站使用的“膨潤土防水毯”作為防水材料。
記者調查得知,10號線農展館站也采用了“preprufe”作為防水材料。兩次探訪中,農業展覽館站的站內及各出口均未發現滲漏情況。
據悉,10號線地鐵站采用的防水材料有“膨潤土防水毯”和“preprufe”等,其中“膨潤土防水毯”在10號線中使用的面積達15.2萬多平方米,只有農展館地鐵站和知春路站的東南出口采用“preprufe”防水。
“膨潤土防水毯”被指難治“竄水”
北京安達億公司原總工程師張小飛(化名),當時參與防水施工。
他認為,“膨潤土防水毯”的使用是目前10號線地鐵大面積漏水的主要原因。
“膨潤土防水毯”是一種利用膨潤土遇水膨脹原理的防水材料。“防水毯”是將膨潤土顆粒用針織方法填充在兩層特殊的土工布之間,“像一個裝滿膨潤土的扁狀麻袋。”張小飛說。
鋪設方法是將一張張“膨潤土防水毯”,用釘子垂直固定在混凝土護坡樁上,“像貼墻紙一樣,邊緣處需要靠在一起,如果有水過來,防水毯中的膨潤土會吸水膨脹,達到防水的目的。”
張小飛認為,“膨潤土防水毯”是一種很優秀的防水材料,但不適合用在地鐵站的防水中。它存在“施工中經扭曲和彎折,內部的膨潤土顆粒容易碎成粉末;垂直懸掛造成膨潤土顆粒分布不均;延展性差,墻角等區域容易導致撕裂;多塊膨潤土防水毯之間的連接處受震動(地鐵行車燈)易出現松動、斷裂等”,這些缺陷導致用于地鐵站防水,“解決不了竄水難題。”
“竄水”是指如一個點發生滲漏,水會沿著空隙,竄到別的地方,并沿裂縫流出去,“就像現在10號線地鐵站出現的情況。”
中國建筑防水專家李谷云也認為,“膨潤土防水毯”不適用于地鐵,“膨潤土防水的原理是,遇水膨脹變成乳狀,使水不能進入,達到防水目的,但它易于受潮影響防水效果,而且鋪設在側墻等位置時,由于空間較大,容易出現縫隙,造成竄水。”
記者試驗“膨潤土防水毯”性能
為試驗防水性能,9月23日,記者購買了約一平方米的“膨潤土防水毯”。
記者將防水毯卷起來,里面的膨潤土顆粒的確容易成為粉末狀,垂直懸掛時,局部的確會出現分布不均的現象。
這與上述專家所說情況一致。
捷高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是當時為知春路地鐵站提供膨潤土防水毯的廠家之一。
對于知春路地鐵站滲漏水,該公司一名客服主管稱,事情已經過去了將近7年,當年的人有不少都離開了公司,地鐵站漏水的具體原因他們不清楚。
該公司的技術人員介紹,膨潤土防水毯屬環保產品,在各種建筑、人工湖等工程項目中得到廣泛采用,“效果都不錯”。
記者從該公司獲得的一份“地鐵防水培訓”材料中看到,膨潤土防水毯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安裝質量問題,比如基面有大的凹凸、施工縫處防水毯的甩頭長度過短等情況,會使得后期的防水效果受到影響。
9月15日,就10號線地鐵站滲漏水及其原因,記者向北京軌道公司咨詢。對方要求發采訪函,截至記者發稿前對方尚未回應。
選“膨潤土毯”每平米便宜20元
- 背景
事實上,10號線施工選擇防水材料時,“膨潤土防水毯”就曾引起風波。北京安達億公司原總工程師張小飛堅決抵制“膨潤土防水毯”,并向媒體曝光此事,最終無奈退出施工防水行當。
論證會上專家質疑“膨潤土防水毯”
當年作為工程師,張小飛多次向北京市政府、北京軌道公司提出“膨潤土防水毯”不適用,并推薦“preprufe”。
他稱,“preprufe”能有效解決“竄水”問題。這種材料表面的涂層能夠與地鐵站的水泥墻體發生物理反應,反過來牢牢粘在地鐵站的墻上,與地鐵站成為一體,像“皮膚”一樣防水。
2004年10月,北京軌道公司組織10余名防水專家,對“膨潤土防水毯”和“preprufe”進行論證。
當時,北京市防水協會防水專家曹乃明、中國建筑學會防水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天表示,地鐵防水中只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防水層才能達到防水效果,“膨潤土防水毯”并不能解決地鐵“竄水”問題。同時,多名專家認為“preprufe”能有效解決“竄水”問題。
最終,北京軌道公司決定采用“膨潤土防水毯”。
施工現場“膨潤土防水毯”受質疑
2004年12月14日,地鐵10號線五標段(知春路站)的監理方——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對現場堆放的“膨潤土防水毯”產生質疑。
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副站長徐桂珍,是當初負責10號線施工監督的監督師。
“我們去正在施工的知春路站檢查,在堆放有膨潤土防水毯的施工現場,發現有明水流和積水現象。”徐桂珍說,一旦防水毯外表破損進水,可能對以后的防水性能有影響,“于是我們提出整改意見,要求施工單位整改。”
徐桂珍表示,至于該不該使用“膨潤土防水毯”,適不適合用在地鐵里,“不是由我們監理方決定的,也不是施工方決定的,而由設計方說了算。”
10號線知春路站的設計方是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具體由第三設計所總工程師郭德友設計,當時選用的防水材料正是“膨潤土防水毯”。
9月3日,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郭德友證實,10號線知春路站結構的確是由他們設計。但針對漏水情況和對“膨潤土防水毯”質疑,郭德友稱,“這個問題我不能回答你,你可以通過別的渠道去問。”
根據此前的報道,對于為何棄用“preprufe”,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存在設計變更、招投標性能價格比等問題。其中綜合報價,“preprufe”每平方米比“膨潤土防水毯”多20元左右。
“20塊錢不是問題,把不適合的材料用到地鐵,將來才是問題。”這是張小飛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話。他稱,此后公司受到很大的壓力,“基本接不到活”,自己只能被迫辭職,離開施工防水這行。
- 隱患
在建地鐵仍大量用“膨潤土毯”
面對10號線地鐵站的大面積滲漏水,已不是業內人士的張小飛認為,長期漏水會導致地鐵墻體和內部鋼筋銹蝕,造成安全隱患。
“地鐵鋪好防水材料,不可能有更改的機會。”張小飛說,地鐵站的鋼筋水泥墻體厚度在一米以上,“只能用爆破方法,基本上等于是天方夜譚。”
堵漏每延米數百至千元
對于10號線地鐵站的滲漏維修,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宣傳部負責人表示,地鐵10號線還處于試運營階段,有一些工程是否交到地鐵公司管理還需要核實,將督促相關方面妥善處理此事。
百度上搜索“地鐵堵漏”,能得到123萬個結果。
專門從事地鐵堵漏業務的江蘇新大高空工程公司經理稱,注漿法是比較主流的地鐵堵漏方法,“價格在每延米400元以上,如果漏的大,需要的漿多,可能每延米要一千元以上。”
多家專業地鐵堵漏公司負責人坦言,“堵漏不能根治,一個漏點堵上,過段時間,水可能從另一個漏點漏出來。”
希望徹查滲漏水原因
如果真是“膨潤土防水毯”的使用,導致10號線大面積滲漏水,一個更嚴峻的事實是,北京剛建成或是仍在建設的地鐵線路中,“膨潤土防水毯”仍被大規模采用。
“中國建設招標網”上,北京地鐵4號線使用“膨潤土防水毯”10萬平方米。
尚在建設中的地鐵10號線二期,06、07標段也曾專門針對“膨潤土防水毯”材料,于2008年發布過招標公告。在地鐵10號線二期中,使用“膨潤土防水毯”最多的07標段(角門西站以及角門西站至草橋站區間),使用面積達33萬平米。
一份日期為2011年2月15日的“膨潤土防水毯”簽約信息顯示,該防水材料還將用于北京軌道交通7號線、14號線及西郊線上。
如今,張小飛仍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徹查10號線地鐵站大面積滲漏水的原因,防止留下更多的難題和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