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固廢進口從緊 再生資源行業加速“洗牌”

2011-12-07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今年8月1日起,由海關總署、環保部等五部委聯合制定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至今已近半年。

  該辦法從進口固體廢物國外供貨、裝運前檢驗、國內收貨、口岸檢驗、海關監管、進口許可、利用企業監管等環節均提出了具體要求,進一步完善了進口固體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

  在企業看來,由于明確規定了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無害化方式利用的固體廢物等九項“禁令”,新規最直接的效應是促成中國規模高達數千億元人民幣的再生行業全面“洗牌”。

  以固廢回收重鎮珠三角為例,來自廣州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經由該關進口的“固廢”產品只有84.5萬噸,占全國進口總量的比例從1至7月的近33%下滑到不足15%;當地需求原本旺盛的塑料廢料進口更是降幅驚人,三季度進口量驟減至24萬噸,同比降幅35%;10月進口量則只有2.2萬噸,同比降幅高達82%。

  廣東順德杏壇鎮塑料商會秘書長何杞源說,在廢塑料進口加工集聚的順德,原先大量無進口許可證卻從事固廢回收加工的企業如今陷入“斷糧”,“新規風暴之下,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而多年從事廢塑料進口加工的廣東俊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李紹亮則表示,事實上,這樣的“洗牌”對行業發展來說是好事,“舊有模式是一定沒有出路的;只有經歷新規‘陣痛’,再生行業才能獲得新生。”

  統計顯示,今年8月以來,廣州關區進口廢金屬平均單價上漲8 .7%,高于全國海關平均進口單價近60%;廢塑料平均單價上漲7 .7%,與全國海關平均進口單價基本持平。

  “這表明在進口數量下降的同時,珠三角地區進口固廢的質量和標準在不斷提升。”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賴坤洪說。

  作為全球資源回收產業大國,我國也是全球塑料、廢舊金屬等固體廢物進口大國。2010年,我國廢紙、廢塑料、廢五金、廢鋼鐵、鋁廢碎料、銅廢碎料等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際進口就達4000多萬噸。

  而市場預測更是顯示,未來5年我國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的年平均投資會超過400億元,帶動進口固廢需求更加強烈。

  然而,在再生資源產業,由于存在著行業準入不嚴格、許可證管理不嚴等問題,未經審查、環評不達標的小企業、家庭作坊在一些地區長期大量集聚,“兩廢”許可證買賣和“兩廢”買賣為一些“兩廢”團伙所操縱,倒買倒賣、腐蝕拉攏、走私違法已形成行業,嚴重破壞國家貿易秩序,危害社會公共安全,扭曲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行業人士普遍認為,新規將推動中國整體規模高達數千億元的再生行業整體進入“重塑期”,也有望刺激我國再生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