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調查顯示:居民買菜還是習慣奔菜市場

2012-03-3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沒想到北京的攤位費這么低,干脆我也去練攤兒得了。”一位市民開玩笑說。昨天,市工商局發布“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場發展情況”顯示,全市市場攤位平均月收費在500元以下的有1063個,占89%。

  近九成攤位月租不足500元

    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注冊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306個。去年由于各種原因暫時停業的市場114個,目前實際經營的市場1192個。“總體來講本市的市場開業和經營情況較平穩,市場停業的原因主要是投資方向發生變化,或者經營狀況不佳等。”市工商局市場處負責人介紹,全市市場年成交額達到2476.82億元,各類經營人員有35.99萬人。

    “西芹每斤1塊6、韭菜每斤1塊2、‘心里美’蘿卜6毛……”市民老張仔細對比了家門口超市和農貿批發市場的菜價后,發現還是批發市場的菜價實惠、選擇也更多,“還能砍個價”。像老張這樣精明的消費者為數不少,市工商局數據顯示,北京市民很多還是習慣到菜市場買菜,尤其是購買蔬菜、水產、雞蛋等商品時,對菜市場的選擇率超過50%。“從目前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市場依然是農副產品供應的主要渠道,且場內經營者眾多,客觀上起到了平抑物價的作用。”工商人員說。

    攤位費用低是拉低市場價格的一個主要原因。據統計,全市絕大多數攤位月平均費用在500元以內;收費在500元至1000元以內的有65個,占5%;收費在1000元至2000元以內的41個,占3%;經營攤位在2000元以上的23個,占2%。

    市場分布呈“棗核形”

    北京什么市場數量最多?答案是農副產品市場。數據顯示,農副產品市場、建材家居市場、服裝鞋帽、日用百貨市場仍是市場存在的主要業態形式,分別占全市市場總量的54%,14%,8%,6%。此外,北京傳統的農副產品市場去年新增17個,增加的數量最多,而花卉、工藝品等創意類市場增幅較大。

    市工商局報告還顯示,市場正由城市中心區向遠郊區縣發展,五環以外的市場已占近半數量,達到了560個。

    此外,目前全市市場共設置攤位29.33萬個,實際經營攤位20.65萬個,占總攤位的70%。調查發現,攤位出租率達到100%的市場有250個,占20%;而攤位出租率不足50%的市場有249個,約占全市總市場的20%。兩端市場比例大致相等且權重有限。“市場運行狀況呈棗核形,表明全市商品交易市場整體處于良性狀態運行中。”市工商局市場處負責人說。

    據分析,各類市場對促進經濟發展,方便百姓生活起到的作用不小。目前,北京市場與商場、超市、連鎖店等商業企業并存,在布局、商品檔次、價位上形成了互補。市場的經營品種也向多行業、多品種、高技術含量方向發展,電子商品、汽車及其配件、建材、花卉、古玩珠寶等市場顯示出新的活力。

  239家市場實現計算機管理

    購物小票只有在商場超市才能給,菜市場沒有?這種慣性思維目前已被打破。事實上,本市不少市場已開始推行計算機管理,有的市場還能為消費者打出購物小票。

    工商部門介紹,由于在市場中強化了鮮肉、豆制品場廠掛鉤,蔬菜、水產品場地掛鉤,索證索票、進貨檢查驗收等制度,市場食品安全和商品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全市各大型批發市場全部設置了農副產品檢測中心或檢測室,定期對市場內的蔬菜、鮮肉、面粉等農產品進行檢查抽測。部分零售市場配備了檢測儀器對市場內的農產品進行快速檢測,能夠及時發現一般性問題。

    2006年至2011年,全市共有365家市場建設了自檢室。25家市場分別在鮮肉、水果等方面實行了統一結算,239家市場對場內商戶和商品流通渠道、進銷貨情況實現了計算機管理。

    據工商部門分析,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實現了國有和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據統計,全市市場中全民所有制企業97個,占市場總數的8%;集體所有制企業248個,占市場總數的21%,這些市場經營效益增加明顯,營業利潤逐年增長,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如朝陽區國資委下屬弘朝偉業公司,在全區開辦以涉及民生工程的市場20多家,有效保證了國有資產的增長保值。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