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現場發現大量人為放火焚燒的痕跡。
謎團2 誰焚燒過兵馬俑坑發現水淹和鉤斫的痕跡?
與前兩次發掘的區域相比,正在進行的第三次考古發掘,大量燒成黑色的棚木痕跡清晰可見,專家由此結合一號坑兵馬俑出土被破壞的程度推斷,兵馬俑坑曾遭受過嚴重焚毀。是誰焚燒了俑坑呢?由于史書沒有任何記載,一些考古人員從文獻資料推測,破壞兵馬俑的人有可能是項羽。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曹瑋說,在第三次考古發掘中,考古專家發現了一處疑似為盜洞的地方。此外,俑坑內除了火燒的痕跡,還發現了水淹的痕跡,以及鉤斫的痕跡。“兵馬俑到底是被人火燒了,是被水淹了,還是被人砸了呢?”曹瑋說,這些痕跡的發現有望破解這一謎團。
此外,在此次發掘中,考古人員還在現場收集了很多紡織方面的材料,十分罕見。這對研究秦俑,研究秦代的生活細節具有重要意義。
謎團3 出土手執木弩兵馬俑發現秦軍用的皮質漆盾?
“從考古價值上講,如果能在這200平方米中發現新的物件、新的材料,那對于研究的價值就大多了。比如,如今出土的一些兵馬俑的手勢呈四指彎平狀,但手里已經空空如也,我們只能根據當時弩的形狀判斷,認為他們可能手執木弩,只是木頭被燒毀或朽掉了。”考古專家表示,如果機緣巧合,能發現一個手執木弩的兵馬俑,就能證明此前推斷是正確的,意義重大。
第三次考古發掘中,陜西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首次發現了弩幍及皮盾。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一輛戰車上發現了秦軍使用的盾,屬于皮質漆盾,正確的稱呼是“孑盾”。這是三座秦始皇兵馬俑坑中出土的第一件盾。
據了解,本次發掘出土的盾,屬于9號過洞的第二輛車的右側,應該是車右配置使用的,長約60厘米,寬約40厘米,有些殘破。尺寸大小是上世紀80年代出土的秦陵1號銅車馬上銅盾的一倍,但因使用者級別的關系,紋飾差別很大。
這件漆盾,所看到的邊欄繪制多層幾何紋,線條隱約,色彩為紅、綠、白。背面朝上,因此也可看到握手部分,但只髹漆未彩繪,不及秦陵一號銅車馬上的銅盾紋飾精美、線條流暢。
除了新出土的秦盾外,考古人員還發掘出較為完整的韜(裝弓弩的袋子)。據介紹,韜以前發現過多件,但一般都是和弓弩混在一起,跡象雜亂,可瞻性稍遜。本次發掘的這件韜總長150厘米,完全脫落在陶俑腳下,尤其是織物炭化組織結構清楚,甚至邊緣地區還有白色的縫合線跡,顯示了秦人高超的弓弩裝備技術水平。
考古現場發現大量人為放火焚燒的痕跡。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發現人為焚燒痕跡
據央視報道,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下午公布兵馬俑一號坑最新考古發現,陜西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進行20年來最大規模考古發掘,現場發現大量木炭,系人為放火焚燒痕跡,專家稱項羽是破壞兵馬俑的最大嫌疑人。兵馬傭坑發現盜洞。
秦兵馬俑第三次發掘將公布結果 秦俑之謎今日揭開
6月9日是世界文化遺產日,在考古界“沉寂”多年的秦兵馬俑遺址,今天起將有一系列謎團被揭開:2009年,秦俑一號坑在時隔24年后進行第三次大規模發掘,歷經3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后,今日起將陸續公布發掘結果。秦兵馬俑博物館考古專家表示,一系列圍繞兵馬俑多年的謎團有望被打開。
謎團1 彩色兵馬俑會否出現發現紅目烏瞳兵馬俑?
已經進行了3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數量較多的彩色陶俑。而兵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猜測也進一步被印證。3年里,考古工作人員曾先后發現了有黑色眼睛、灰褐色眼睛的兵馬俑,還發現了一個眼珠為紅色、瞳仁為黑色的彩繪兵馬俑頭,讓人震驚不已。
此外,第三次考古發掘已經公布的信息中,還發現了一個級別頗高的將軍俑,它穿著魚鱗甲,做工精細,鎧甲邊緣處有彩繪圖案,腰部以下保存完整,俑上殘存有彩繪,呈現幾何形狀,鎧甲甲片較小,說明其級別是相當高的。
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執行領隊許衛紅說,最初猜想一號坑里面顏色不會保存得太好,但就目前來看,在陶器和漆木器上均發現了不少彩繪,彩繪情況比預想的要好。柲、弩、鼓等各種器物上的彩繪均有保留。發掘出的陶俑彩繪雖然保存面積較小,但數量卻很多,秦俑服飾上的顏色也非常多。
此前兵馬俑的兩次發掘中,曾發現過“綠臉俑”,有人戲稱這是工匠們的惡作劇,那么,這次發掘會不會有更多特色陶俑出現?當年秦始皇滅六國時曾抓獲了大批異國俘虜,這次還會不會發現異域風格的陶俑?這些謎團有望在這兩日公布。
考古現場發現大量人為放火焚燒的痕跡。
人類最重要的考古遺存之一,陜西西安秦始皇陵的考古進程一直為世人所矚目。2009年6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始了第三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三年的艱苦發掘出土了大量陶俑、珍貴器物以及遺跡。同時,在對兵馬俑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被嚴重毀壞的痕跡。而破碎的陶俑和陶馬更說明這里曾經遭受過一場劫難。那么,兵馬俑的毀壞是天災還是人禍?
據了解,考古現場發現大量人為放火焚燒的痕跡,項羽是破壞兵馬俑的最大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