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新電子眼能同時識別車輛五種違法

2012-09-04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不少老司機都知道,遍布大街的電子攝像頭功能單一,拍闖紅燈的就管不了超速,拍違法并線的就管不了號牌遮擋。這是因為老款的“電子警察”只長“眼睛”,卻沒有“頭腦”。

對司機來說有個“壞消息”,北京的“電子警察”正在升級換代,新型“電子警察”不僅有敏銳的“視力”,還有分析判斷的“頭腦”。由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文安科技公司研發出的一體化多功能“電子警察”,一個攝像頭能兼顧3條車道,可同時識別違法變道、車輛軋線、逆行等5種以上違法行為。目前新型的“電子警察”已經在豐葆路、劉家窯橋南、東直門外大街等多個路段“上崗”了。

北京文安的產品測試部里,技術人員吳欣樂正在電腦前測試“電子警察”。屏幕上正播放北京某路口實拍的路況錄像,畫面上有3條車道,紅綠燈交叉閃爍,車流熙熙攘攘。吳欣樂用一個茶杯大小的攝像頭對著屏幕“拍攝”。“這模擬的是‘電子警察’在路口的工作實景。”北京文安董事長陶海說。

與攝像頭連接的是一臺電腦,電腦顯示屏上是實時拍攝的道路路況,不過,車道之間出現了一條黃線,每輛經過的機動車上方,都有一個紅框追隨,直到機動車消失在屏幕之外。這臺電腦實際就是“電子警察”的后臺。“這些黃線、紅框,其實是在對車輛定位,一旦出現違法行駛,就會被‘鎖住’。”陶海說。

吳欣樂面前播放的錄像中,正好有一輛藍色的小汽車在紅燈時加速經過路口,就見他桌上的電腦屏幕上,這輛車的車牌號、違法時間、現場照片已經自動地一一記錄存檔。

實用中攝像頭用3G網絡與后臺連接,“后臺可以遙控攝像頭。攝像頭里除了有一枚攝像芯片,還有一枚中央處理芯片,可以對拍攝內容進行處理,自動進行車流統計和識別各種違法行為。”陶海說,這個叫“雙芯智能一體機電子警察系統”,攝像頭有500萬像素,能識別在路口違法變道、車輛軋線、逆行、異常停車和占用應急車道等5種以上違法行為。這種“一專多能”的“電子警察”,是文安科技首創的產品。

陶海說,安裝老款的交通違法攝像頭,通常需挖坑、架桿、走線。抓拍闖紅燈,需要安裝一個紅綠燈檢測機,然后在路口前方埋下一個稱為“觸發線”的線圈,一旦有車輛軋到觸發線圈,攝像頭就進行拍攝。同時,交通路口通常還要安裝設備箱,用來控制“電子警察”設備。拍下的照片需要人工判斷、確認,把車牌號記下來。

“簡單來說,傳統的攝像頭只能拍和看,相當于眼睛。而我們的科研成果,相當于給攝像機安裝一個‘頭腦’,讓攝像頭能夠自己看懂圖像,自動識別出視頻圖像當中‘有問題’的人、車或其他目標物體。”陶海說,有了“頭腦”,攝像頭就具備了車牌識別、人員和車輛數量統計、軌跡跟蹤、異常行為的監測報警等功能。

這個“頭腦”的核心,是計算機識別技術。

為了讓計算機識別技術走出實驗室,陶海放棄了美國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回北京創辦北京文安。員工最初只有10余人,但成果卻一項接一項:

2005年公司成立,研發出國內識別率最高的車牌自動識別系統。

2006年,業內第一家推出完全依靠視頻觸發的標清闖紅燈電子警察系統,在北京大規模使用。

2008年,國內第一家推出基于人體建模的視頻客流統計系統,通過攝像頭進行人數統計,被應用于北京市屬11個公園、西單商業街、東直門交通樞紐和地鐵9號線等公共場所。

2010年,全球第一家推出太陽能供電、3G無線傳輸的固定式200萬像素高清智能一體機“電子警察”,抓拍占用應急車道等多種違法行為;同年,全球第一家推出安裝在公交車上的移動式“電子警察”,目前已在平安大街、長安街、京通快速路等路段的公交車上大規模使用。

北京文安的科技成果在北京應用成功后,又迅速推廣向全國。“電子警察”已在天津、上海、山東、遼寧等全國1/3的省市交管部門“上崗”;客流統計系統在上海虹橋樞紐、上海世博會、深圳地鐵等地方應用。

2008年以來,北京文安業績快速增長,最近3年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37%。

新近發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提出,到2015年,本市將新建3000套固定式“電子警察”、1000套移動式“電子警察”。陶海說,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電子警察”未來的市場潛力更大。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