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環保部門介紹,今年前5個月,全市PM2.5累計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96天,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1天。
今年以來,人們明顯感覺藍天多了。環保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全市PM2.5累計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同時,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和PM10累計濃度也同比分別下降了28.8%、12.9%和20.9%。具體來看,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累計96天,較去年同期增加21天;空氣重 污染同比減少1天。
前五個月各區空氣質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改善趨勢。從PM2.5累計濃度看,各區濃度在55至84微克/立方米之間,其中,昌平、密云、懷柔濃度 較低,低于60微克/立方米。從同比降幅看,前五個月各區PM2.5累計濃度降幅在10.6%至29.8%之間,其中,通州、昌平、密云繼續保持同比改善 幅度較大的水平。
為何空氣質量改善明顯?市環保局分析,主要是有利的氣象條件與大力度治理措施持續釋放的環境效益綜合作用的結果。2013至2017年清潔空氣 行動計劃發布實施后,本市經歷了大氣污染防治力度最大的三年,實施了煤改清潔能源、污染企業和老舊機動車淘汰退出等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
今年,在燃煤減排方面,全市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開工3137蒸噸,拆除454蒸噸,基本完成改造931蒸噸,完成量占全年總任務的近三分之 一。高排放車治理方面,截至5月底,全市共淘汰高排放老舊機動車14.5萬輛,完成全年總任務的72.5%。同時,本市加快推廣新能源車,截至目前推廣純 電動汽車4.16萬輛。
此外,全市各區積極整治城鄉結合部,其中,通州區已基本完成今年清理整頓任務,大興區完成80%任務,房山區完成40%任務。同時,遠郊各區全 面清理整頓1蒸噸以下餐飲、洗浴等違法違規經營燃煤茶爐大灶,已清理1230臺,其中大興880臺、豐臺260臺。另外,各區已調整退出98家不符合首都 功能定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