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在選購金飾品。 供圖/視覺中國
商場外的雨下得瓢潑一般,柜臺前的人卻密密麻麻圍了兩層。這是7月20日北京暴雨天菜百首飾的熱鬧場景。冒雨趕來的大媽們目的只有一個——囤金條,買金貨。
今年上半年,現貨黃金價格將近上漲三成,走出了一條1985年以來最好看的半年K線。于是,有人歡呼著保本,有人高呼終于解套。國際局勢動蕩導致金價一路走高,最具購買力的大媽們頂風冒雨又出手搶購了。
然而,黃金真的會如她們所愿成為保值避險的利器嗎?
頂風冒雨買金條 圖清凈
連日陰雨的壞天氣并沒有影響市民逛黃金市場的熱情。
20日13時,菜百首飾熙熙攘攘,擠滿了購買黃金的市民。一層主要是黃金飾品,有百余位市民擠在柜臺前挑選商品。黃金手鏈、黃金項鏈、黃金戒指柜臺前人最多,每位工作人員面前都圍著七八名詢問的顧客。市民多為結伴前來,每一組人里,都少不了一位“帶頭大媽”。
秦女士下月結婚,由父母陪著前來挑選結婚擺件。她看中了一個10克的金碗擺件,聽工作人員介紹完價格和成色后,當即付款成交,整個交易過程不到兩分鐘。
張先生陪著年邁的父母來購買手鏈,母親相中了一款手鏈,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試戴,張先生和父母都覺得很滿意,隨即買了兩條手鏈,花了近萬元。
兒童飾品柜臺也很火爆,一些爺爺奶奶輩的人,正給家里的小孩兒挑選長命鎖、項鏈等金飾品。
從13時到14時,1個小時的時間內,菜百首飾一層的收銀臺一直都有顧客拿著票據排隊結賬。
菜百首飾四層設有金條投資回購柜臺,不斷有市民購買或回購金條,500克、1000克等大宗交易居多。
蔡大媽一直青睞金條投資收藏。她在柜臺前停留不過半分鐘,就相中了一塊1000克的金條,向工作人員詢問了價格、購買手續后,當即付款購買。
“下雨怕什么?下雨商場里才清凈呢!”蔡大媽說。
半年漲了四五十 圖保值
“從年初到現在,金價每克上漲了四五十元,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所以現在成交量特別大。”菜百的工作人員說,再加上英國脫歐、土耳其政局動蕩的影響,大家都想購買金條來投資避險。
2016年上半年,現貨黃金上漲了將近30%,為1985年以來最佳半年表現。有分析顯示,英國脫歐的消息一經公布,金融市場的短期波動率幾乎達到2008年雷曼破產時的水平。混亂之中,黃金再次成為避險明星,盤中最高漲幅達8.7%。
“你說現在咱們能買點兒什么保值啊?除了房子不就是金子嗎?”在中國黃金的一家旗艦店中,65歲的陳阿姨從買菜用的布兜里掏出一個帶拉鎖的小包 兒,翻出一張儲蓄卡,一下刷了30多萬元買黃金。當工作人員遞過來時,陳阿姨差點兒沒接住。“喲!還真沉!”她身子一歪,臉上卻樂開了花兒。
這已不是陳阿姨第一次買黃金。3年多前黃金盤旋在高位時,她曾經拿著10萬元拆遷定向安置的補償款,買了金條。“沒事兒,最近在漲嘛,會漲回來的。”說起當年的投資,陳阿姨還是有點兒心疼。
中國大媽買黃金一舉成名,是在2013年4月中旬和6月下旬的那兩輪金價暴跌之際,內地和香港金店屢現大媽們掃貨搶購的瘋狂景象。但現貨金價在2013年七八月份短暫反彈后,再度陷入綿綿跌勢,中國大媽從此被套牢三年多。
金價逆轉成定局? 多掂量
抱在懷里沉甸甸的金子,真的能給大媽們安全感;但它的避險功能,是否真的如她們所盼呢?
“在市場動蕩加劇的情況下,黃金無疑將會成為首選的避險資產,且這種避險需求將蓋過英國脫歐情況下所預期的美元上漲對黃金構成的壓力。”一位分析師說。
根據分析機構測算,2013年金價的最低點出現在4月16日,國際金價是1321美元,每克合人民幣267元。而就在3天前,國際金價每克合人民幣約290元。
“黃金確實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當作最好的避險工具。但也要注意,從1990年以來,有三次風險事件發生后,黃金的收益率為負數,并沒有如投資客所盼起到避險的作用。”一位分析師提醒,如果此時匆匆加入搶購黃金的大潮,深度套牢的風險很大。
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山恩也公開表示,如果美元強勢,意味著黃金繼續受打壓。短期內,金價的上漲更多源于投機力量,實際上,黃金并未真正進入大牛市。隨著英國脫歐事件影響力的減弱,黃金價格也會隨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