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走出中關村 京津聯手推動中國先進制造大跨越

日期:2016-07-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

走出院士云集的老校園,暫別日漸擁擠的北京城,到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天津去建實驗室、研究所,創辦“產學研用”緊密對接的高科技公司,逐漸成為北京頂尖高校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共同選擇。

  驅車駛入科創慧谷(天津)園區,5棟歐式建筑一字排開。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簡稱“高端院”)就坐落在那里。

  這家清華大學的外派專業研究院,以高端裝備設計、制造和技術服務為切入點,落戶天津一年多來,已經成立了21家研究所,1家研究室,3家聯合研究中心,以實際行動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

  50歲出頭的路新春是機械工程系研究員,摩擦學領域的“長江學者”,學術地位僅次于“院士”。他不僅出任“高端院”副院長,還率領團隊,自主研發生產出用于制造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關鍵裝備——國產首臺12英寸化學機械拋光機。

  如今,這臺價值300多萬美元的拋光機,正在位于北京亦莊、中芯國際的大型生產線上運轉著。此前,全球只有一家美國公司和一家日本企業有能力生產這種裝備。

  “只要學校(清華大學)沒事,我都在天津”,路新春說。

  他戴上手套,拿起一片12英寸的晶元向記者解釋道:用化學機械拋光機對晶元表面做平坦化處理,使晶元達到當今集成電路工藝光刻所要求的28-14納米的線條寬度,“學問可大著呢!涉及我們自主研發的專利就超過130項。拋光到什么程度才叫均勻?打個比方,相當于把足球場那么大的地方,拋光到高度差小于1毫米。”

  集成電路是高端制造業的核心。海關統計,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2307億美元,出口693億美元,逆差1614億美元。

  有關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應用,與大型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一樣,都屬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現有的16個重大專項,都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提升綜合國力,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

  路新春恰是集成電路裝備專項的重要參與者之一。現在,他以周為單位,過著京津兩地的通勤生活。

  象路新春一樣,出自清華大學、卻在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中工作的專家、教授有近50位。他們與“高端院”自聘的150多人一起,研發出五花八門的技術成果:機器人有的能精密對合飛行器大部件,有的能幫助臥床患者或殘障人士洗頭;從細胞精確3D打印技術,到制造智能膝關節;從數控機床上用的“納米潤滑劑”、高性能刀具的涂層、重型液壓機,到能切割藍寶石等硬脆材料為襯底的高亮度LED晶圓的紫外激光器;或者開發專用模擬系統,教人怎樣設計、運行、維護小型核電站,如何訓練軌道交通駕駛員等等。

  除了清華大學,在已被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天津華明高新區,還有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光電研究所、微電子所等7個科研機構。

  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接近一半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中關村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作。天津是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北京、天津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加強聯動,全方位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加快實現同城化發展,才能共同發揮高端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北京中關村的科研人員正在天津的高新區中扎根,為“中國制造2025”培養出更多生力軍,加快推進中國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助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