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本年度第三次會議于10月7日在中美洲國家巴拿馬閉幕。此次巴拿馬會議是年底德班COP之前的最后一次預備會議,也是與會各方在德班大會之前彌合分歧、增進共識的最后機會。
從此次巴拿馬會議及會后進展來看,經濟援助議題(Finance)將成為年底德班會議矛盾的焦點。巴拿馬談判第五天,美國在對發展中國家長期行動資金(Long Term Finance)問題上采取了模糊表態。根據《坎昆決議》(Cancun Agreement),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承諾,將在2020年前每年動用1000億美元作為長期行動資金,對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進行援助。而在巴拿馬,美國無視這一協議,并竭力回避大會對經濟援助資金來源的討論。
美國的消極立場立即激起了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應。利用經濟援助應對氣候變化對減緩(Mitigation)和適應(Adaptation)的需求是發展中國家圍繞談判的核心訴求之一。發展中國家談判代表都希望利用巴拿馬會議在經濟援助議題上取得進展,澄清關于援助來源、時間等核心問題,從而為德班留出充裕的時間達成最后的共識。
歐盟在會議第六天提出的關于長期援助資金的提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環繞在會場上空的緊張氛圍。歐盟在其提案中重申了確定長期經濟援助來源的必要性,明確了公共和私有資金在經濟援助中的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坎昆決議》的要求。然而,歐盟文本中對私有資金援助的強調及其在公共資金援助上的微妙措辭仍然讓人對經濟援助議題的前景感到不安。
應證這一顧慮,在10月18日于南非開普敦結束的關于設計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過度委員會(Transitional Committee)會議,以美國和沙特兩國拒絕接受會議共識結束。綠色氣候基金是依照《坎昆決議》設立的,是一個旨在執行對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項目支持的實體。《坎昆決議》授權一個由40國代表組成的過度委員會對綠色氣候基金進行設計,并在德班會議上完成對綠色氣候基金相關事宜的決議。過度委員會會議進展的受阻表現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除經濟援助資金來源問題之外,對經濟援助機構設置問題上也存在明顯分歧。如果與會國家間不能在這些領域中取得共識,將可能導致德班會議既無相應機構運轉氣候基金,又沒有任何資金來源的嚴峻后果。
面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預期,尤其是近來歐洲債務危機的沉重壓力,經援議題將成為年底德班會議各方角力的核心領域。從這一角度講,德班談判所能達成的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達國家對于資金承諾的兌現。可以預見,德班會議圍繞資金來源和起始時間的討論將再次見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一輪交鋒。這一問題將很有可能與談判其他議題互動,進而影響京都議定書(KP)和長期合作行動(LCA)雙軌的互動及其各自進展這一全局性問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