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米特·羅姆尼(右)與妻子在佛羅里達州的坦帕參加競選獲勝慶祝集會。
羅姆尼以47%的得票率獲得美國2012年大選共和黨佛羅里達州初選的“決定性”勝利。
大戰大勝 羅姆尼踏上坦途
美國東部時間1月31日晚,共和黨佛羅里達州初選統計結果出爐,馬薩諸塞州前州長羅姆尼以獲近半數的選票高居榜首,此前被看作與羅姆尼“兩強對決”的金里奇獲得32%的選票,宣布放棄佛州競選的桑托羅姆仍獲得13%的選票,保羅獲7%的選票。
“我選擇羅姆尼,是因為我相信他能夠把我們帶出經濟低迷的沼澤。在他的領導下,我們的就業會有更好的前景。”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一個投票站,拉美裔共和黨選民諾巴茲對本報記者說。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佛州經濟嚴重受挫,失業率接近10%。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佛州預選投票站出口所作的民意調查顯示,62%的共和黨選民認為經濟是選舉最主要議題。
按照“勝者通吃”的選舉規則,此戰結果意味著羅姆尼已獲得佛羅里達州的全部50張選舉人票,這使他獲得的黨代會名額增加到87個。由于該州是美國選民人數第三多的大州,而且一向是共和黨的大票倉,因此,羅姆尼在佛州的獲勝,被認為是“決定性”的勝利,為其最終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佛羅里達州人口約1900萬,超過此前3個預選州的人口總和。同時,該州人口在種族構成、政治主張等方面都具有多樣性。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專家彼得·布朗說,佛羅里達州是整個美國的一個縮影,這使該州預選結果更能代表全國范圍內的選舉風向。
豪情萬丈 喊出奧巴馬“滾蛋”
此戰大勝后,羅姆尼的信心空前高漲。他在獲勝演講時的語氣已不是共和黨內的“初選語氣”,而是站在了總統大選的高度。其他3名共和黨參選人已不再是他演講的攻擊重點,他的攻擊目標直接指向現任總統奧巴馬。
他已在顯現勝利者姿態,稱已準備好“領導共和黨和我們的國家”。
他說,預選對手都是不錯的競爭者,“競爭激烈的預選不會分裂共和黨,而是讓我們為(總統選舉)做準備”。
羅姆尼說,美國選民在2008年選擇奧巴馬為美國的總統,是希望他能夠“領導”美國,但奧巴馬卻選擇了“平庸”,“現在是你‘滾蛋’的時候了”。
此間競選專家分析,從此次羅姆尼在佛州獲勝的選票分析,有一點是值得奧巴馬警惕的:羅姆尼獲得了佛州54%拉美裔移民的支持。
拉美裔移民是美國的最大少數族裔,而少數族裔的大力支持正是2008年奧巴馬贏得總統大選的因素之一。如果羅姆尼最終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美國少數族裔選票的爭取上,將會對奧巴馬形成巨大挑戰。
連敗連戰 金里奇“決不放棄”
盡管金里奇大比分落后于羅姆尼,在共和黨的初選中落了下風,但在選舉結束后的演講中,金里奇誓言“決不放棄”。
他說:“我還有46個州的選票可以爭取。”
有選情分析人士認為,競選人獲黨內最終提名需拿下全國代表大會1144個代表名額。佛羅里達州只是共和黨預選第4站,羅姆尼言勝為時過早。
此前的預選前3站,羅姆尼和金里奇分別拿下新罕布什爾州和南卡羅來納州,賓夕法尼亞州前參議員里克·桑托勒姆贏得了艾奧瓦州。2月份,內華達州、明尼蘇達州、科羅拉多州、緬因州和密歇根州等地將先后舉行預選。
有競選專家指出,羅姆尼此戰大勝,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羅姆尼在共和黨內的支持率。在爾后的46個州初選中,盡管其他3名參選人可能會分別奪得個別州的選票,但羅姆尼將會在絕大部分的州獲勝,最終成為共和黨候選人。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其他候選人堅持不放棄,羅姆尼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身份恐怕只有在8月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共和黨全國黨代會上才會得到確認。這樣將給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全力迎戰在任總統奧巴馬留下不多的準備時間。
對華強硬 競選言辭最激烈
在一個多月來的競選演講中,除了國內經濟議題外,對外政策也是參選人辯論最多的議題之一。而由于中國的迅速崛起和中美之間高度的相互依存度,美國對華政策成為對外政策的核心議題。
美國智庫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專家帕爾默1月30日撰文分析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的對華政策時稱,羅姆尼提出的對華政策“非常狹隘”,主要集中在經濟議題上,其他眾多中美關系的議題他鮮有提及。只是在極少的場合下,羅姆尼才在安全層面談及中國議題,他強調“美國需加強軍事主導性來應對中國構成的潛在威脅”。
帕爾默稱,迄今為止,羅姆尼對華政策最具爭議的,是他曾提出美國應“對抗中國”的言論。羅姆尼聲稱,如果當選美國總統,他上任第一天就會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羅姆尼推崇國際體系的“游戲規則”,指稱中國在“作弊……給美國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要求中國在知識產權、貨幣操縱、網絡安全等方面遵守游戲規定。
有批評者認為,羅姆尼的對華強硬政策將使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但此間分析指出,候選人為總統大選而轉移矛盾、迎合選民,對華表現出強硬態度,是屢見不鮮的一種競選策略。一旦入主白宮,出于美國國家利益的考量,當選總統最終會緩和對華政策以應對中美關系間的復雜性。
帕爾默也指出,盡管羅姆尼對華政策有失偏頗,但與其他候選人相比,在提出實質性的政策和將中國歸入整體競選戰略方面,羅姆尼還是比較成功的。盡管金里奇聲稱自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在研究中國,但他在競選中沒有展現出對中國的具體認識,沒有提出清晰的對華政策,只是單純地提出“中國威脅論”。桑托羅姆的對華政策與金里奇的類似,但缺乏具體的政策內容。
相比之下,保羅的對華政策溫和得多。他說“美國不應該把中國當作替罪羊”。他拒絕采用保護主義措施來應對中國,強調通過協商而不是軍事方式來與中國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