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政府一位官員11月22日表示,目前已有65位各國政府首腦確認將出席下月中旬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此外,還有很多國家的領導人對丹麥政府發出的邀請函做出了積極回應。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領導人的出席并不能保證實質性協議的達成,但確實降低了談判破裂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考慮到巴西和韓國在上周公布了各自的減排目標,外界對兩周后開啟的哥本哈根大會期望值正在逐步回升。但分析人士也認為,目前各方在減排目標、資金和技術支持等關鍵問題上仍然分歧嚴重。
德法日澳領導人均將出席
這位拒絕透露姓名的丹麥政府官員是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做出上述表態的,他表示,目前領導人確認參會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巴西、法國、德國、印度尼西亞、日本、西班牙和英國等。
丹麥首相拉爾斯·洛克·拉斯穆森同日也表示,“超過60個國家領導人”確認出席哥本哈根大會的事實,讓他感到十分振奮。他表示,各國領導人的積極反應表明他們意識到了哥本哈根大會將見證重要的政治時刻;同時,參與談判并就溫室氣體減排這一重要議題交換意見,也將有助于實質性協議的達成。已確認參加談判的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則表示,會鼓勵其他領導人屆時前往哥本哈根。
丹麥政府曾于上周向全球191個國家的領導人發出了參加談判的邀請函,并預計領導人最終參會的國家數量將在180個左右。據悉,本次談判原本只需要各國環境部長的參與;但由于在談判日期臨近過程中的多輪談判中,并未有足夠共識達成,丹麥政府最終決定邀請各國政府首腦參與最后兩日的談判過程,對相關探討進行最終定奪。
談判前“熱身”效果不佳
實際上,本次哥本哈根大會原本被認為會產生足以代替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新協議;但這一期望近來變得越來越渺茫。各國領導人在進行相關表態時,更多的是期望本次談判能夠產生框架性協議,為之后具體目標的執行打下基礎。其中,在9月的二十國集團(G20)匹茲堡峰會之前,歐盟領導人曾指責美國政府將過多精力投入到推動該國醫療保健改革一事上,耽擱了該國新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確定出席哥本哈根大會的領導人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并不在列;而鑒于美國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溫室排放量最大國的地位,以及小布什政府曾撕毀《京都議定書》的經歷,新減排協議的商討又必須有美國的參與。
與此同時,考慮到巴西和韓國在上周公布了各自的減排目標,外界對兩周后開啟的哥本哈根大會期望值正在逐步回升。但分析人士也認為,目前各方在減排目標、資金和技術支持等關鍵問題上仍然分歧嚴重。
德法日澳領導人均將出席
這位拒絕透露姓名的丹麥政府官員是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做出上述表態的,他表示,目前領導人確認參會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巴西、法國、德國、印度尼西亞、日本、西班牙和英國等。
丹麥首相拉爾斯·洛克·拉斯穆森同日也表示,“超過60個國家領導人”確認出席哥本哈根大會的事實,讓他感到十分振奮。他表示,各國領導人的積極反應表明他們意識到了哥本哈根大會將見證重要的政治時刻;同時,參與談判并就溫室氣體減排這一重要議題交換意見,也將有助于實質性協議的達成。已確認參加談判的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則表示,會鼓勵其他領導人屆時前往哥本哈根。
丹麥政府曾于上周向全球191個國家的領導人發出了參加談判的邀請函,并預計領導人最終參會的國家數量將在180個左右。據悉,本次談判原本只需要各國環境部長的參與;但由于在談判日期臨近過程中的多輪談判中,并未有足夠共識達成,丹麥政府最終決定邀請各國政府首腦參與最后兩日的談判過程,對相關探討進行最終定奪。
談判前“熱身”效果不佳
實際上,本次哥本哈根大會原本被認為會產生足以代替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新協議;但這一期望近來變得越來越渺茫。各國領導人在進行相關表態時,更多的是期望本次談判能夠產生框架性協議,為之后具體目標的執行打下基礎。其中,在9月的二十國集團(G20)匹茲堡峰會之前,歐盟領導人曾指責美國政府將過多精力投入到推動該國醫療保健改革一事上,耽擱了該國新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確定出席哥本哈根大會的領導人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并不在列;而鑒于美國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溫室排放量最大國的地位,以及小布什政府曾撕毀《京都議定書》的經歷,新減排協議的商討又必須有美國的參與。
此前有消息稱,奧巴馬因認為哥本哈根談判無法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且具體減排目標的制定則要等到明年在墨西哥的談判,已考慮屆時不在哥本哈根現身。不過包括巴西總統盧拉在內的多位各國政府首腦已經公開宣稱,將敦促奧巴馬出席哥本哈根大會。
此外,作為發展中經濟體重要代表的印度總理辛格也尚未確認出席,而印度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大的經濟體。
發展中經濟體態度積極
今年9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伊沃·德波爾曾指出,全球新減排協議的出臺要建立在滿足一定政治需求的基礎上,即大的發展中經濟體進行減排,可以讓發達經濟體情愿接受更高的減排比例;同時,擁有了減排目標的發展中經濟體,也會在技術引進和研發等方面投入更多,有助于技術從發達經濟體向發展中經濟體的轉移,也同時滿足了發達經濟體全球共同承擔減排任務的政治需求。
目前,發展中經濟體已經陸續表明了積極承擔全球減排重任的態度。早在今年9月,中國就在紐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進行大幅減排。
在過去10天之內,巴西和韓國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其中,巴西在聯合國會議上提出了一項自愿減排方案,將減排目標調至36%到39%之間,將主要以減少亞馬遜河森林的砍伐達到此目標;而韓國則決定到2020年,使本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排放水平上減少4%,以此作為韓國的中期減排目標。
由于歐洲和日本此前已分別承諾了30%和25%的中期減排目標,發展中經濟體的積極態度讓全球各國對哥本哈根氣候談判的期望值逐步回升。
此外,有消息稱,奧巴馬可能會等到哥本哈根談判最后階段才提出美國的減排目標,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形成最大的政治影響,還不必留給其他國家太多機會來要求美國承諾進一步的減排。
此外,作為發展中經濟體重要代表的印度總理辛格也尚未確認出席,而印度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大的經濟體。
發展中經濟體態度積極
今年9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伊沃·德波爾曾指出,全球新減排協議的出臺要建立在滿足一定政治需求的基礎上,即大的發展中經濟體進行減排,可以讓發達經濟體情愿接受更高的減排比例;同時,擁有了減排目標的發展中經濟體,也會在技術引進和研發等方面投入更多,有助于技術從發達經濟體向發展中經濟體的轉移,也同時滿足了發達經濟體全球共同承擔減排任務的政治需求。
目前,發展中經濟體已經陸續表明了積極承擔全球減排重任的態度。早在今年9月,中國就在紐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進行大幅減排。
在過去10天之內,巴西和韓國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其中,巴西在聯合國會議上提出了一項自愿減排方案,將減排目標調至36%到39%之間,將主要以減少亞馬遜河森林的砍伐達到此目標;而韓國則決定到2020年,使本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排放水平上減少4%,以此作為韓國的中期減排目標。
由于歐洲和日本此前已分別承諾了30%和25%的中期減排目標,發展中經濟體的積極態度讓全球各國對哥本哈根氣候談判的期望值逐步回升。
此外,有消息稱,奧巴馬可能會等到哥本哈根談判最后階段才提出美國的減排目標,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形成最大的政治影響,還不必留給其他國家太多機會來要求美國承諾進一步的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