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開展垃圾分類再增600小區 覆蓋北京近200萬戶居民

2012-02-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全市鐵路兩側30米內將建綠化帶

    市市政市容委昨日(6日)表示,本市今年擬辦的重要實事第三項,即開展京廣線、京津城際鐵路、京石鐵路客運專線沿線環境整治,已制定出詳細計劃方案。本市將在市域內15條線、900余公里鐵路沿線兩側建30米綠化帶以美化市容環境,控制污染。

    鐵路沿線治理:

    30米綠化帶兩年建成

    鐵路沿線是外地旅客認識首都的第一印象,但“城市臉面”卻由于環境臟、亂、差變成了“城市背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鐵路沿線環境治理列為今年重要實事之一。

    按照首都環境建設委員會制定的工作標準,本市鐵路沿線兩側30米內將達到“五無一綠帶”,即無違法建設、無垃圾渣土、無亂堆物料、無亂停放車輛、無污水橫流,兩側建設30米綠化隔離帶。

    據介紹,本市已成立領導小組協調指揮鐵路沿線環境建設。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吳亞梅說,鐵路兩側30米的綠化帶建設,將不做統一硬性要求。各區縣可因地制宜自行制定規劃方案,經首環辦和市園林部門評審后即可實施。

    “綠化帶可以種樹、種草,也可以整齊地種菜、種田,達到綠化、美化的目的即可。”吳亞梅表示。鐵路沿線環境整治還有“規定動作”,即鐵路兩側100米范圍內,無廢品收購站、垃圾消納場、豬舍或家畜飼養場,無違規廣告牌匾,無白色污染,無違法經營。

    按照規定,鐵路兩側可視范圍內建筑物外立面必須定期粉刷,且粉刷的顏色與鐵路建設基本色調一致。鐵路兩側可視范圍內將消除殘垣斷壁和破舊房屋。

    據介紹,各區縣開展鐵路沿線環境衛生整治,市級財政將給予投入資金30%左右的獎勵補助。按照目前制定的計劃,本市將以兩年為一個周期完成綠化工作。

    重點大街治理:

    不刻意新建仿古建筑

    與鐵路環境建設同步,本市將整治80條重點大街市容環境,每個區縣各整治5條。整治重點包括房屋外立面、廣告牌匾、導向標識、道路綠化、燈光照明、環境衛生等。目前,各區縣已基本確定整治重點,包括西單北大街及延長線、蓮石路等。

    吳亞梅表示,重點大街整治將先規劃、再設計,依照街道文脈、歷史沿革,對街區進行整治和美化。整治工作不會改變現有建筑的外貌,也不會刻意新建仿古建筑或仿古外飾面。去年整治中,朝阜路的整治體現了固有的明清時期建筑特征,而美術館附近則保留了現有建筑的現代風格。

    街道是城市血脈,街道環境建設必須不斷抓緊。據透露,本市去年在環境整治方面投入最高的區縣,其投入金額占當年本地財政收入的19%。今后,本市對各區縣在街道環境方面投入不確定基數,而以占其當年財政收入比例作為考核評判依據之一。

    垃圾分類:

    新增600小區覆蓋200萬戶

    本市今年擬辦實事中,還確定新增600個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達標工作,使全市垃圾分類達標的居住小區達到50%以上。市市政市容委固廢處副處長鄧俊表示,今年本市16區縣和亦莊開發區、燕山地區都將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使垃圾分類覆蓋本市近200萬戶居民。

    據介紹,本市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推進垃圾分類,在2015年前達到80%的居住小區實現垃圾分類達標,并對達標小區給予獎勵。對未按規定實施垃圾分類的社會單位,相關部門將依法予以處罰。

    鄧俊表示,為鞏固垃圾分類的成效,本市已建立“日檢查、月通報、年匯總”的執法檢查機制,加強日常管理。各區縣將加大垃圾分類前端投入,開展好居民垃圾分類工作,配套建設好分類運輸和轉運系統。

    記者了解到,由于受經費所限,本市今后將不再免費發放垃圾袋,市民可自行購買垃圾袋或分類后“桶對桶”傾倒垃圾。據介紹,在已實施垃圾分類的我國臺灣地區和韓國首爾部分地區,市民并不使用垃圾袋,直接將家中垃圾桶內垃圾傾倒在社區內的分類垃圾桶中。

    據統計,在2010年垃圾減量5%的基礎上,本市去年垃圾收運總量再減少1%,垃圾分類帶來的垃圾減量效應明顯。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