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新政權·新航程·新生活——新華社記者探訪“滿月”后的三沙市

2012-09-03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三沙設市剛出“滿月”。記者乘坐“瓊沙3號”輪,登上南海諸島最大島嶼--海南省三沙市委、市政府駐地永興島。

連日來,三沙市喜訊頻傳:連接海南本島和永興島的“瓊沙3號”輪增開航次、設市后首個基礎設施項目開工、海南電網三沙供電局設立。三沙市政權機構設置、規劃編制和漁民村建設,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在歷史的時空坐標上,在祖國的南海版圖上,新生的海域邊境城市三沙志存高遠,起步穩健。

新政權新藍圖

風吹椰林響。永興島的夜晚,寧靜安詳。

北京路上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辦公大樓,燈火通明。自三沙市成立以來,黨、政機構工作人員,以“一天也不耽誤”的自覺,白天黑夜連軸運轉,謀劃三沙發展與穩定。

目前,三沙市政權架構已基本建立。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工作進入有條不紊的軌道。市法院、市檢察院的機構完善工作正在緊張布局中。

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杰表示:“三沙市將始終把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全力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產業特色突出、基礎設施配套、生產生活便利、人與自然和諧的海域邊境城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開發南海,規劃先行。根據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維權、維穩、開發、保護”的三沙工作方針,三沙市目前正在加緊編制《三沙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三沙市建設總體規劃》《三沙市旅游總體規劃》等多個總體規劃和北礁、晉卿島等島嶼利用專項規劃。

三沙市產業發展思路和重點推進領域業已明確: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為開發南海漁業資源提供護漁、補給和救援等服務保障;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發展海洋油氣產業,做好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

三沙市委、市政府近期工作“路線圖”已經繪就:啟動三沙市永興島行政設施和?诤蠓交亟ㄔO,建立市財政體制;完善漁民村、漁民定居點和社區的各類組織建設,加強對漁民的管理和組織,使之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建立適合三沙實際的司法運行模式,配套建設司法設施,利用司法手段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探索建立海上綜合執法新機制。

經與海南省和國家有關部委溝通,三沙市已篩選31個先行實施的重點項目。工信部將支持三沙市加快推進無線電監管技術設施、海洋管理設施、公共信息化服務和通信基礎設施、島礁大型浮式結構物、南海油氣資源開發服務基地建設;國家海洋局將幫助三沙市加強海域動態使用監視監測、海洋環境監測及海洋維權執法力量建設。

新航程新作為

新設立的三沙市肩負著維護國家南海主權和權益,開發保護南海資源的雙重職責。

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權力,加快三沙的開發建設,加強三沙的環境保護,改善三沙市的民生,是三沙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履新時作出的莊嚴承諾;如今,正落實為具體行動。

8月24日開始,“瓊沙3號”輪航次從每半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個航次。“瓊沙4號”輪和西沙島際交通船、碼頭,也在加快籌建工作。

8月25日,三沙設市后的首個基礎設施項目--永興島污水處理及管網工程及西沙群島垃圾收集轉運工程開工建設,三沙市環境保護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統合了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行政管理、海洋監督管理職能的三沙市綜合執法大隊,依法履行職責;未來,三沙市還將增加執法船只,統一各種力量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

總投資1486萬元,按照旅游風情小鎮目標建設的三沙漁民村一期工程,也在定居漁民最多的西沙趙述島動工。

在三沙設市的利好消息影響下,一批民營企業也紛紛制訂了在南海的創業、擴展計劃。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漁業專家、78歲的林載亮率領一批漁民,在南沙美濟礁開辟了網箱養殖場。他告訴記者,養殖場的龍膽魚已長到每條五六十斤,首批兩百多噸成魚即將起網。在農業部南海漁政局等部門的扶持下,到今年底養殖場將由50口網箱增加到112口網箱,明年力爭發展到500口。

三沙市人大代表、永興村委會主任符載疇告訴記者,永興村委會成立了漁民專業合作社,計劃走出礁盤,發展深海捕撈,還將集資上馬海水養殖項目。“漁民要轉型,不能都依賴礁盤作業,破壞珊瑚礁。”符載疇說。

記者了解到,三沙市將利用三沙資源和品牌優勢,建立資本運作平臺,提供特殊的金融、工商和稅務優惠政策,吸引有實力的大公司到三沙注冊和納稅,形成“注冊在三沙、納稅給三沙、品牌屬三沙”的虛擬經濟,以創新發展方式來加快經濟發展。

新城市新生活

在永興島最熱鬧的街道北京路兩旁,椰子樹下依次排開一棟棟奶油色的樓房。走在北京路上,最直觀的感覺是街上人流大了,樓前掛的牌子也多了。記者看到,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工商銀行、人保、南方電網等大公司已在北京路上開設了分支機構。島上居民反映,現在生活比設市前方便多了。

8月26日下午,符載疇開設的海產店,迎來了一批批客人,符載疇一邊招呼客人,一邊告訴記者,三沙市成立后,上島的客人多了,魚貨好賣了。

三沙設市短短30余天,定居在南海諸島上的漁民,改變的不僅是身份,生產生活方式也開始悄悄發生變化。

今年23歲的漁民吳淑存說,三沙市成立后,有了政府依靠,在南海作業心里有底了。

“三沙市對漁民們很關心,島上補給不便,干部們經常上島給我們送大米、食用油和淡水,聽說政府還要給我們建房。”吳淑存說。

目前,約有200名漁民聚居在趙述島。記者在趙述島上看到,環島石板道路和排水溝正在施工。工地負責人顏義軍介紹說,環島道路全長約1600米,建筑材料全部從海南本島運到島上,30多名工人8月10日上島施工,預計兩個月能夠完成所有工程。趙述島的碼頭、漁民村和雨水收集、垃圾轉運設施建設也即將動工建設。

肖杰表示,三沙市將扎實推進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加強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加強海島住房等民生項目建設,以安全舒適為最低要求,為居民的安全生產、安心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