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發改委:今年關注四大工作重點 九大招數應對PM2.5

2013-03-09  來源: 上海證券報
[字體: ]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昨日在線解讀《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針對網友關注的經濟走勢、物價、宏觀政策、糧食生產、環保、民間投資等問題,施子海均做出詳細解答。本報梳理了其中四大亮點。

  經濟走勢: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正在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發展。施子海介紹說,我國經濟增速在去年三季度回落到7.4%以后,四季度回升到7.9%;消費增速自去年7月份后持續回升,去年全年增長14.3%;投資全年增長達到了20.3%,比預期目標快4.3個百分點;出口增速三季度增長4.4%,四季度增長則達到9.3%。

  “可以說三大需求都是在往上走,宏觀數據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施子海說。

  施子海認為,工業增速自去年8月份8.9%的低點后逐月回升,到12月份達到10.3%。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到今年2月份已連續5個月保持在50%的臨界點以上,均傳遞出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信號。而鐵路貨運量和港口貨物吞吐量等指標也都出現了向好的趨勢。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發展趨勢是好的。今年,我們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把好的態勢保持下去,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施子海說。

  宏觀政策: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盡管政策的總體取向沒有改變,但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宏觀調控的重點各有側重,力度也有所不同。對此,施子海指出,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從積極的財政政策來說,就是要更好地發揮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作用。一方面,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重點是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另一方面,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從穩健的貨幣政策來說,就是要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穩定物價和防范風險的關系。

  糧食生產:

  2013年糧食總產量將在5000億公斤以上

  糧食增收是維持物價穩定的有利因素,施子海說,2013年,為了保證糧食繼續取得豐收,我們將繼續堅持“重中之重”的指導思想,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主要措施包括:嚴格保護耕地等農業資源,2013年預期糧食播種面積16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5000億公斤以上等。

  環境保護:九大招數應對PM2.5

  針對最近備受關注的霧霾天氣問題,施子海強調,要加強霧霾天氣的監測預警工作,強化空氣質量監測,實時發布信息,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引導公眾做好自我防護。加快制定和完善霧霾天氣應急預案并適時實施,必要時采取停工、限產、限排、限行等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

  為了推動環境空氣質量盡快改善,減少PM2.5的危害,施子海還提出了九大應對方法:一是將空氣質量指標納入節能減排考核體系,實行嚴格的問責制;二是加快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開展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試點;三是嚴格控制新增高能耗、高污染的產能,加快落后產能淘汰步伐;四是加快淘汰黃標車,大力推廣使用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機動車;五是全面實施脫硝電價,加快脫硫脫硝設施建設進度,強化工業煙粉塵治理;六是加強渣土運輸車輛管理,推進建筑工地綠色施工,加強城鄉綠化建設;七是安排資金支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八是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確保企業達標排放;九是完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強化區域防控措施的統籌協調,確保實現治理目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