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隨后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頻發,一些重要的道路堵塞,一些重要地區的通信中斷,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通信,成為了獲得生命希望的重要手段,北京聯通千里馳援,通信技術人員和通信設備快速開赴災區,為災區人民搭建了一條條生命線。
為了生命的希望,千里馳援
4月20日傍晚,北京聯通2部海事衛星電話以空投的方式傳送到寶興縣,19時,寶興縣委書記用聯通衛星電話打出了第一個電話,向抗震救災指揮部匯報了災情及傷亡情況......
4月21日,北京聯通蘆山抗震救援第一分隊抵達成都,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當晚攜帶12部衛星電話取道映秀趕赴寶興重災區,另一路攜帶余下8部設備于次日晨趕赴蘆山震區參與搶險救災。經過迅速、有效的設備測試,20部海事衛星電話全部開通投入搶險使用......
4月22日上午10時,北京聯通機蘆山抗震救援第二分隊攜帶兩部便攜式衛星小站,啟程前往蘆山震區實施通信搶險救援。次日,人員和設備到達寶興縣城,隨后兵分兩路,一路留在寶興,為抗震救災指揮部提供衛星通信支持,另一路進入深山區的新華村,當日,兩路衛星電路開通..... 至此,北京聯通已經派出10人,包括衛星電話、海事衛星設備、衛星小站在內的通信設備趕赴災區,在四川聯通的大力配合下,他們為抗震救災指揮部提供著暢通的通信支持,為災區人民搭建了一條條生命線。
為了災民的期盼,勇敢擔當
4月21日,由北京聯通機動通信局田學亞、蘆云鵬兩人組成的抗震救災第一分隊攜帶20部衛星電話抵達成都,他們兵分兩路,田學亞攜帶12部奔寶興縣,盧云鵬攜帶8部奔雅安市,一句“兄弟,保重!”,他們踏上了各自的征程。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李白的一句詩概括了川路的艱難。田學亞日夜兼程,從成都趕赴寶興縣,200多公里的路居然用了18個小時。從地圖上看,幾個重災區正好形成了一個表盤,成都在3點鐘方位、雅安在7點鐘方位、蘆山在7點半方位、寶興在8點鐘方位,最短的行進是順時針方向從成都奔雅安、蘆山到寶興,全程只有200公里左右。
當田學亞準備開赴寶興時,得知雅安至蘆山段因山體滑造成嚴重斷路,修復需要很多時間。他和四川聯通的向導當即決定,繞道,逆時針行進,他們選擇了繞道1點鐘方向的映秀鎮,映秀是2008年地震的震中。他們翻越小金山和夾金山,而夾金山正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山,這個季節也是白雪皚皚,海拔最高達到4000多米,崎嶇難行。
這一繞,多走了近100公里的山路,用了整整18小時才趕到寶興縣城,18小時,他們經過了春冬兩季。
長夜漫漫,山路艱難,還沒洗去征程的小田就投入到通信保障工作之中。事后,2008年曾經來過四川參加抗震救災工作的小田笑著說,這一路重走了08抗震救災的路,體驗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收獲很大,很大呀。 小田在山路顛簸時,蘆云鵬順利抵達雅安,將8部衛星電話交到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手中,他主動請命,與中國聯通蘆山抗震救災指揮部取得聯系,參與到了保通信的工作之中。
為了救災的順利展開,不畏艱險
4月22日,在機動通信局李旬副局長的帶領下,8名北京聯通抗震救災第二小分隊隊員抵達成都,與前來配合的四川聯通7名同志會合。次日早7時,五輛吉普車載著人員與設備冒雨開赴寶興災區。 雨在下,山體滑坡、泥石流不斷,山路更加艱辛,蜀道更加難行。不時有道路阻斷,不時有山石滑下。他們走走停停。李旬下令,每輛車委派專人看路,特別要注意山上是否有石頭滑落。
然而,這種不可預測的危險還是不期而遇,行至接近寶興時,幾塊小石頭從山上飛來,重重地砸在了車擋風玻璃和前機蓋上,大家驚呆呆出了一身冷汗......
晚上21時,第二分隊抵達寶興,他們立刻與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取得聯系,接受指揮部的任務。而此時,他們忘記了,已經14小時沒有吃飯,沿途只是一些簡單的方便食品充饑。21:30分,他們打著手電筒,開始了入川以來第一頓“像樣的正餐”——開水泡面,而這頓正餐是打著手電筒吃的,因為寶興正在停電。
入夜,他們接受完指揮部交給通信任務,安排好第二天的計劃已是凌晨時分,他們安靜睡覺了,9人睡在三輛吉普車上,6人和當地抗震搶險人員擠木板。地很潮濕,天很冷,他們把所有帶的能穿的帶棉的都穿上了,他們睡得很香很香......
第二天7時,他們又出發了。按照指揮部的指示,計劃任務是去隴東鎮和明禮鄉開通衛星電路,因隴東鎮的光纜已經搶通,他們接到指揮部新的命令,兵分兩路,一路留著寶興為指揮部開通衛星電路,一路進入縱深地帶光明鄉開通電路。當日,兩條衛星電路開通。
寶興抗震救災指揮部人員激動地說:“你們太辛苦了,你們是來救命的啊!”
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李旬、左振軍、張偉、王世剛、李高巍、吳時東、姚偉東、周連偉、田學亞、蘆云鵬。10人除李旬、李高巍外,其余8人全部參加過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