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29日)開始,故宮博物院外東路文華殿區(qū)域的文淵閣以原狀陳列方式對公眾開放。
文淵閣,原為明代圣濟殿舊址,是清宮中最大的皇家藏書樓。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名為文淵閣,用于專貯《四庫全書》,以便皇帝就近取閱。《四庫全書》編成后,最初用六年的時間抄錄正本四部,除一部藏文淵閣外,另三部分別藏于文源閣、文津閣、文溯閣,此四閣又稱“北四閣”。后又抄三部藏于江南文宗閣、文匯閣、文瀾閣,稱“南三閣”。不過,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淵閣建筑裝飾和油漆彩畫以冷色為主,因黑色主水,寓意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安全。文淵閣位于現(xiàn)辟為陶瓷館的文華殿北側,今后,觀眾在欣賞過故宮博物院所藏自新石器時代到清代的珍貴陶瓷文物藏品之后,可以前往文淵閣,領略乾隆時期清宮藏書樓的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