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市屬第一只海外科技投資基金成立

2013-05-2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在“引進來走出去”上創立“基金+孵化器”模式

    由中關村發展集團發起成立的“中關村斯坦福新興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日前在美國硅谷成立,這是北京市屬第一只海外科技投資基金。從去年年底至今,中發展在硅谷、渥太華等地先后建立了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在“引進來走出去”上創立“基金+孵化器”模式。

    美國硅谷,加州圣荷西市布洛克路97號,有一棟占地25畝的3層建筑,其中一層上月底剛剛裝修完畢,六月初,將有首批兩到三家硅谷地區科技企業入駐。這就是中關村發展集團在硅谷設立的“硅谷國際孵化中心”。

    孵化中心項目負責人羅煒介紹,孵化中心毗鄰eBay、西門子、索尼等知名企業,旨在聚焦海內外有影響力的高端人才和高端項目,融合硅谷和中關村兩地資源,吸引美國的創新技術、優秀人才和創新資本到中關村落地,推動中關村企業海外發展,為企業在美落地提供服務。

    作為硅谷創新力量最早的策源地,斯坦福大學及周邊院校中,有不少企業在創業初期就希望瞄準中國市場,或者尋求中國的合作伙伴。然而,鮮有人能在初期就獲得與中國市場連接的通道。瞄準這個機會,中關村在斯坦福等高校附近布下了基金的“觸角”,中關村斯坦福新興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成立。

    這個由中發展聯合斯坦福大學學者張首晟、金沙江創投等機構在硅谷發起成立的基金,計劃募集5000萬美元,首期投資700萬美元。基金將重點支持斯坦福大學及周邊院校原創性和具有顛覆性創新技術項目。這些獲得投資的項目,可以優先入駐“硅谷國際孵化中心”。

    從今年年初開始,在斯坦福大學及周邊院校,基金總經理谷安琪已經接觸了20多個項目,經過幾輪篩選,5月底前,他將挑選出2到3個項目投資。

    在谷安琪篩選出的5個項目里,“凌指”是其中一個。該項目是一個下一代人機交互項目,可以通過監控手指的運動實現人與電腦、電視的交互,擺脫對鼠標、鍵盤等傳統設備的依賴。“凌指”的創始人曾在松下擔任研發工程師,公司今年3月才創辦,員工僅4人,也沒有營收和種子基金,但創始人卻想要到中國拓展業務。

    在中關村發展集團的牽線搭橋下,“凌指”與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坐到了一起。閃聯公司是國內致力于推進信息產品、消費電子和通信產品(3C)協同互聯的高科技公司,對于“凌指”技術特別感興趣。

    現在,中關村發展集團、“凌指”和閃聯三方正在協商,三方共同出資,在中國成立一個合資公司,推進“凌指”在中國的產業化工作,美國、中國兩地同步研發,共享知識產權,起到了1+1+1大于3的效果。

    “通過孵化器和投資基金,集團在海外建立了項目發現機制,再通過集團擁有的資源配置優勢,將項目落地中關村。”中發展總經理助理邵順昌說,早期介入“讓下一個蘋果、谷歌剛萌芽就被我們發現成為可能”。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