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國美術館昨開夜場迎來千余觀眾

2013-07-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5)晚上,一位老年志愿者在中國美術館為參觀夜場展覽的觀眾進行講解。當晚,中國美術館建館50周年藏品大展“與時代同行”特開放夜場,為白天上班的觀眾提供欣賞中國現代藝術精品的機會。

    昨(5)晚7時,56歲的趙新發幾乎是一步一回頭走出的中國美術館。已經在展廳里逗留了一個小時的他,依然為自個兒有機會首次走進美術館覺得“運氣真好”。

    原來,中國美術館昨天特別開放晚間專場,將展覽時間由平常的下午5時延長至晚8時。這一安排竟然為趙新發這樣平常難得有機會的人圓了進館夢。趙新發的老家在河南,在與美術館一墻之隔的地鐵工地上干活一年多了,可還是頭一遭有機會進去瞧瞧國畫與油畫的區別。“俺也想進去看,可總是時間不趕巧啊。”他介紹說,為了多掙些錢,他選擇夜間出工,每回晚6時到工地時,美術館早就關門了。昨晚,當他像往常一樣提前一小時到達工地后,竟然發現美術館的大門還開著,而且不少人依然在進進出出,他連安全帽都來不及摘下就小跑著進去了。

    或許是因為第一次到專業場館看展的緣故,趙新發連連稱自己有些發懵。在晃蕩了好幾個展廳后,剛走進9號廳,年逾6旬的志愿者王老先生就主動迎上去為他做起了講解。為了幫助觀眾看展,此次晚間專場特意安排了15名志愿者,這一數字是白天的近一倍。“這幅畫畫的是流經甘肅的一段黃河,水流很急。”老先生手指著一幅約半米的小畫說道,它是正在展出的“與時代同行——中國美術館建館50周年藏品大展”里的館藏品。趙新發說:“我家就在鄭州郊區,離黃河不遠,可能是河道寬的原因,沒這么險。”在一幅表現故宮舊景的作品前,王老先生告訴他,這是從景山俯視的角度作的畫,周邊建筑是上世紀60年代時的模樣。趙新發說,下回有機會他也會爬一趟景山。

    美術館的晚間專場也為一些平日里忙工作的人們提供了難得機會。住家和上班地點都在海淀區西三旗的黃文斌是從中國美術館網站得知這一“喜訊”的,“早就聽說這個展覽很棒,再過兩天就該閉幕了,可白天真沒時間,下班后那邊也關門了。”這回他帶著妻子和三歲的兒子一起過了把癮。據中國美術館監控人口流量的工作人員介紹,夜場3小時進館參觀人數達到1500人左右。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開放晚間專場,主要出于滿足參觀者的看展需求,“好的展覽就要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即便克服些困難,也要讓參觀者與展品多見面。”他說,僅此一晚的夜場只是一次嘗試。今后,再有重要展覽,美術館還會推出延長展覽時間的措施,晚間專場可能會持續數天或一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