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
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3+3
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
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考生總成績
高考文理科不分
文科
理科
昨日,國務院正式發(fā)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 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滬浙今 年率先試點,著力探索科目設置和錄取機制。自明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
高考內容
文理不分科 實行3+3
《意見》指出,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 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保持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 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高校要研究提出對考生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報考要求和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提前向社會公布。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試點要為其他省(區(qū)、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
此外,將通過統(tǒng)一高考、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錄取招生。《意見》要求,省級教育部門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客 觀記錄學生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并通過統(tǒng)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管理平臺,增強信息公開度,加強社會監(jiān)督。
高考錄取
廢特長加分 改進投檔
《意見》指出,在“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的基礎上,自2015年起,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確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項目,應 合理設置加分分值。地方性高考加分只適用省屬高校當地招生。教育部將于2014年底出臺進一步減少和規(guī)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
東部高校為中西部學子留專門名額,部屬高校要嚴格控制屬地招生比例。
教育部將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實現多種學習渠道、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的相互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教育部將于2015年研究出臺學分互認和轉換的意見。
2014年
改革試點
上海浙江試點
上海市、浙江省兩地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
試點省(市)的其他在校高中生和沒有開展綜合改革試點省份的高中生,仍實行現行高考辦法。
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給兩次考試機會
教育部將出臺完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指導意見。創(chuàng)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
建立綜合素質檔案
教育部將出臺規(guī)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規(guī)范高考加分項目
教育部將出臺進一步減少和規(guī)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
2015年
不斷改革
取消特長生加分
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確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項目,應合理設置加分分值。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并報教育部備案,原則上只適用于本省(區(qū)、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qū)、市)招生。
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
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推行高考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進投檔錄取模式,推進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方式,增加高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
增加使用全國統(tǒng)一命題試卷的省份。
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tǒng)一高考后進行。
由校長簽發(fā)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結果負責。
2017年 全面推進
2020年
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高考改革“口訣”
文理分科成歷史,
外語可以考兩次。
高考計分三加三,
自選科目看特長。
學業(yè)水平要測試,
綜合素質入檔案。
取消藝體特長分,
省級加分不通行。
回歸全國統(tǒng)一卷,
異地高考更有戲。
自主招生后進行,
聯考培訓要取消。
高職院校分類錄,
職業(yè)技能是必考。
錄取不再按批次,
雙向選擇機會多。
校長簽發(fā)通知書,
錄取結果可申訴。
綠色通道再拓寬,
寒門學子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