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境新聞 > 正文

絲路基金:一個巨大的杠桿

2014-11-14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中國將先期投入四百億美元“啟動資金”的實際行動,讓“一帶一路”的藍圖愈發(fā)生動起來。從亞投行到絲路基金,由中國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全新亮相,它們在未來的區(qū)域經濟合作中將如何發(fā)揮作用,又將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絲路基金為何而建?

  來自亞洲開發(fā)銀行的預測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期間,亞洲地區(qū)需要投入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資金,才能支撐目前的經濟增長水平。巨大的資金需求使新的投融資平臺呼之欲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應運而生。

  “絕不是為了和原有的金融機構去競爭”

  劉晨陽(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之所以成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最主要的動因是亞洲地區(qū)對基礎設施建設 資金的龐大需求量。雖然亞洲開發(fā)銀行(簡稱亞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和世行等原有的國際金融機構,這幾年都有一定的政策調整,增加了針對基 礎設施的貸款比例,尤其是亞行專門安排了這方面的資金,但近年的實際情況表明,資金缺口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在逐步擴大。

  另一方面,這個地區(qū)對基礎設施有迫切需求的成員——這些發(fā)展中國家自身情況有共性;但亞行、世行,尤其是IMF這些機構,在向他們提供援助或貸 款時,可能會提出偏向于發(fā)達國家的標準,要求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對國內的一些政策進行調整和改革,才能獲得資金。有些成員認為,這些附加的條件是難以實現(xiàn)的或 者不盡合理的,他們迫切需要有更熟悉這個地區(qū)情況的,更能體現(xiàn)他們聲音的,條件更加公平的資金支持。大家希望在本地區(qū)成員更加充分、合理的協(xié)商基礎上形成 合力,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

  從目前的數(shù)據(jù)來看,即使把亞行、金磚銀行,還有新成立的亞投行、絲路基金等相關金融機構能提供的資金量加起來,仍然無法解決前面所說的資金缺 口,所以中國推動成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絕不是為了和原有的金融機構去競爭,既然現(xiàn)在大家能提供的所有資金都不能滿足需求,那么這些機構之間就不存在惡性競 爭,并不是像某些過度解讀猜測的,中國要借助新平臺去謀求金融或者貨幣的主導權。

  “以前更多是在提倡議,現(xiàn)在還要做實事”

  趙江林(社科院亞太所區(qū)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現(xiàn)在的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關系,應該說進入到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我們要相互扶持增長,這也是習主 席出訪時多次表達的一個外交理念。而“相互扶持”體現(xiàn)在我們要對當?shù)亟洕l(fā)展有所貢獻,當?shù)匾矔䦟ξ覀冇兴貓螅诠餐龠M增長中來共同獲得發(fā)展。所以絲 路基金應該起到這樣一個“潤滑劑”的作用,有利于中國跟雙邊國家經濟關系的進一步推進。對整個地區(qū)的增長、實現(xiàn)亞太夢想,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再者,拿出這四百億美元,表明中國對地區(qū)經濟增長至少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知道,這一點錢肯定不夠解決地區(qū)所有的問題,不說別的,光基礎 設施的建設,就需要上萬億美元,還有很多領域都要做。但這個四百億美元應該說是我們的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只要我們能做的,我們一定要去做。

  以前中國是更多地在提倡議、提想法,但很少化為實際的行動。現(xiàn)在中國用行動表明,我不只要談理想,還要做一些實際的事兒,推進整個亞太夢想的實現(xiàn)。中國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我相信以后陸續(xù)還會有更多投入放在促進中國跟地區(qū)經濟增長這個方面。

  絲路基金如何使用?

  除了推動成立亞投行,中國還將率先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表示,絲路基金是開放的,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那么,這四百億美元“啟動資金”將如何牽動未來體量龐大的絲路基金呢?

  “中國到美國的通關,大概一天貨物就出去了,

  跟哈薩克斯坦,可能十天還沒出去呢”

  趙江林:從區(qū)域來說,絲路基金最初的投放應該是在我們周邊的國家,包括中亞、北邊的蒙古、南亞、東南亞等,大概二三十個國家和地區(qū)。一定是先把 周邊做好,然后再往遠處延伸,不會是一起齊頭并進,因為這樣不太現(xiàn)實。當然,遠的地方可能會挑一些關鍵點,近的地方鋪展的“面”會大一些。最后有可能延伸 到歐洲、非洲等國家,但目前來看太遠了,現(xiàn)在的主要投放地點還是在周邊國家。

  從使用方向來說,絲路基金會在硬件上做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但這并不是最主要的。雖然地區(qū)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短缺、投入不足,但針對 這個問題,我們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聽名字就知道,它專門投資基礎設施,只解決這個領域的問題。而絲路基金跟亞投行有一定的差異,它的涵蓋領域要超過 后者,它是多領域多范圍的。

  我認為絲路基金用在軟件方面建設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比如人員培訓、知識產權保護、當?shù)睾jP建設、提升通關水平等。許多政策調整的背后,需要提升人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建設,相當于人的一個培訓過程,都是需要花很多錢的。

  舉個提升通關水平的例子,自貿區(qū)談判定了規(guī)則把關稅降到零。但即便關稅降下來了,在貿易產品進出口通關上可能還是不便利,因為這里存在很多隱形 成本。比如我們跟中亞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但中亞的海關整個信息技術水平、電子化程度不高,不采用國際標準的通關文件,通關文件都傳輸不過去。中國到美國的 通關,大概一天貨物就出去了,跟哈薩克斯坦,可能十天還沒出去呢。即便關稅降到零,但并沒有給企業(yè)帶來實際利益。

  所以絲路基金更多是要消除這些障礙、減少企業(yè)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我個人認為絲路基金應該更多圍繞習主席提出的“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lián) 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一定會把錢使用在保證“五通”的方向上,哪個方面存在障礙,比如我們的能力不強,政策上設置不當,都可以解決、消除掉 這些障礙。

  是一個巨大的杠桿,而非固態(tài)資金池

  劉晨陽:基金和銀行在運行模式上會有比較大的區(qū)別。亞投行是一個小多邊的國際性金融機構,有成熟的商業(yè)化運營機制,而絲路基金目前還是一個雛 形。我們投入的四百億美元只是一個先期的啟動資金,未來還需要更多的成員方共同投入資金建立起來。至于基金的具體模式是由成員方共同協(xié)商,還是建立一個單 獨的機構,或者委托某個國際金融機構去管理,也還需要大家去討論。絲路基金涉及的成員會比亞投行更廣,可能還會涉及非洲、歐洲的一些成員,國家層面的合作 會更多,運作的靈活度更高。

  從以往我們搞區(qū)域性互聯(lián)互通合作的經驗來看,硬件方面的資金需求量是最大的,我個人認為,絲路基金整體來說投入到硬件方面的基礎設施的比例肯定 會大一些,但它肯定也會注重多元性。因為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尤其是一些跨國跨洲際的巨大基建項目,不管是鐵路、公路還是通信、能源輸送項目,資金 量都非常巨大;而一個希望長期發(fā)揮作用,成為一種長效合作機制的基金,從本身的發(fā)展運作考慮,投向上一定會趨于多元。特別是在前期階段,人員的交流培訓、 能力建設方面以及機制建設方面肯定會設置一定比例的投入,這樣才能進一步密切參與合作的成員之間的關系。所以我想,絲路基金的使用應該是全方位、多元化 的。

  而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我相信絲路基金也會采取金融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發(fā)揮杠桿作用,比如發(fā)行債券,通過公私伙伴關系撬動民間資金等方式,使資金鏈更能滿足大型基建的需求。絲路基金肯定不是一個固態(tài)的資金池,而是一個發(fā)揮多種作用的巨大杠桿。

  無論是亞投行還是絲路基金,都不是我們單方面通過援助的方式,去取得一個主導權,而是在大家對互聯(lián)互通合作已經取得很高共識度的情況下,中國積 極發(fā)揮引導作用,利用我們現(xiàn)在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把這種意愿推向實際的合作。中方領導人在各種場合都闡述一個觀點:在任何機制下,我們都不謀求絕對 的主導權,要占最大的股份;而是希望多方參與,大家共同投入更多的資源,通過一種協(xié)商的模式開展合作。

  亞投行我們就做了很好的示范,雖然中國作為發(fā)起方,在開始階段占有比較大的資金比重,但我們的財政部長也表態(tài),隨著今后更多成員的參與,中方的資金占比會不斷被稀釋。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