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召開了總結大會,市文資辦發布的一組統計數字令眾多文化企業感到振奮。自8月底至10月底兩個月時間內,在圖書、演 出、電影、藝術品、珠寶、數碼等領域,共有3772.5萬人次市民購買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總額達101.8億元。這個惠民又惠企的融合平臺,正使文化市 場的蛋糕越做越大。
第二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由市文資辦、市文化局、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市文物局共同主辦,市旅游委、市發展改革委等17個委辦局和16區縣政府聯 合主辦,圍繞著“消費文化、品味生活”主題,共策劃了“十大專項活動、十大展銷板塊、十六區縣主題活動”。其最大的優勢是整合市場資源,產生融合效益。據 不完全統計,本屆惠民文化消費季吸引了50余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省市的企業和機構參加,共拉動參與企業投入資金約4億元,帶動產生了多倍經濟效益。
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國慶發現,在今年的消費季舉辦期間,當當網共吸引到近2000萬消費者,產生消費20億元,平均每人消 費了100元,其中大約80元是用來買書的。“我覺得政府用了非常巧的勁兒,提出了一個概念,讓我們拿著惠民消費季的招牌去‘唱戲’。” 李國慶說,當當網其實只為消費者提供了不到10%的讓利,約9000萬元,卻獲得了比去年同期翻番的銷售額,實在是意外驚喜。中國木偶劇院也在消費季期間 迎來銷售高峰,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上升20%,達到3700萬元;北京新影聯華誼兄弟影院有限公司的銷售收入則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0%,僅持文惠卡消費的 觀眾就占到影院觀眾總數的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