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高考統考有望只考一天

2014-12-31  來源:北京晨報
[字體: ]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只考語文和數學 英語將實行一年兩次考試

  昨天(30日),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教授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必須改革入學考試的方式和內容,增加考生的自主選擇權,保證高考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為減少考生備考壓力,將來的高考統考有望只考一天。

  鐘秉林說,現行入學考試制度的主要問題是:每年僅提供一次考試,考生選擇機會少,往往“一考定終身”;考試內容過度強調統一性,不足以為特定學 科和專業人才的選拔提供充足的依據,難以滿足高校多元化的人才選拔需求;文、理分科考試,不利于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查,而且會導致高中生偏科;非戶籍學生 不能在流入地參加考試,公平性受到影響等。

  考試時間

  考試天數或將只有一天

  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求,學校要均衡安排每學年的授課科目,統籌確定每個年級的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數量,原則上高一年級2個科目左右,高二年 級6個科目左右,高三年級6個科目左右。各省(區、市)每年組織安排的考試要覆蓋所有科目,滿足不同學生選考的需要,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時。同 時,新高考方案要求各地統一設置考點、考場,規范考場布置、實施程序;統一閱卷(考核)程序、標準和方式,確保評分準確。

  將來的高考是否存在統一的考試時間?鐘秉林說,為了保證高校錄取工作順利進行,高考的時間應該還是統一的,考試天數或將只有一天,只考語文和數 學;英語將實行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所有科目成績將提供給高校使用,學生選考科目亦可按權重計入 高考總分,具體要求和辦法將由各省份及高校確定。

  鐘秉林說,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標,應是有利于高校優化人才標準和評價方式,科學甄別選拔合適人才;有利于引導基礎教育深化改革,促進學生全面 發展;有利于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保障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內容設計上十分復雜,主要涉及入學考試、招生錄取和名額配置等關鍵環 節,必須在堅持高考招生制度核心價值取向和基本框架的基礎上,緊密圍繞改革目標,針對現實問題,統籌設計,試點先行,穩妥實施。

  考試內容

  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

  鐘秉林說,現行入學考試制度的主要問題是:每年僅提供一次考試,考生選擇機會少,往往“一考定終身”。因此,必須改革入學考試的方式和內容,增加考生的自主選擇權,保證高考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一是改革入學考試方式,調整考試科目。比如,探索本科和高職高專分類入學考試,高職院校嘗試“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以利于學校選拔技術技 能型人才和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部分高職院校可以試行“注冊入學”、“寬進嚴出”;探索外語等科目一年兩考,增加學生的選擇性,分散學生的考試壓力; 進一步完善非戶籍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參加考試(“異地高考”)的政策等。

  二是改革入學考試內容。根據高校人才選拔全面性和多樣性的要求,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標準為依據,突出對學生基礎知識、學習能 力、分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查;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提高其科學性和公信力,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探索文、理不分科,發揮高考的甄別選拔功能和對 基礎教育的導向作用,扭轉基礎教育過度強調應試的傾向和學生偏科的現象。

  三是改革高考命題方式。加強命題專家隊伍的建設,重視對考試規律和標準的研究,完善考試科目試題庫建設,提高試題的信度和效度,保證全國和分省命題質量;對于水平明顯較差的單獨命題的省份,應收回自主命題權并實行全國統一命題。

  高考時間一直處于變動中

  高考時間

  1950年 7月15日至17日

  1953年 8月20日、21日、22日

  1954年

  7月15日至18日,以后,高考基本上在7月中下旬舉行統一考試

  1977年 高考拖至12月舉行

  1978年 7月20日至22日

  1979年 7月7日、8日、9日

  1983年 7月15日至17日

  1984年 7月7日、8日、9日

  1987年 7月7日、8日、9日

  2001年

  教育部宣布,2003年起,高考的時間由實行了多年的7月改成6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