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農民工群體做出了非常特殊和重要的貢獻。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顯示,截至2014年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且仍在增加之中,比上年增長1.9%。農民工群體數量如此龐大,他們的想法與行動必將會對我 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那么,農民工群體如何看待未來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呢?近期,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擁有百萬會員的基層打工者網站——大谷網,進行了一 項關于農民工未來5年社會預期的獨家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54.5%)的受訪農民工,看好未來5年個人發展,表示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進一步改善 生活。66.1%的受訪農民工對未來5年國家發展信心的打分在6分及以上(滿分10分),表現出了對國家發展的信心。
受訪農民工對現狀滿意度偏低
雖然受訪農民工對未來表現出了一定的信心,但調查同時顯示,他們對當前所處狀況的滿意程度較低。
調查發現,在對自己當前生活的滿意度上,表示滿意(包括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受訪農民工僅占14.5%,表示一般或不好說的受訪農民工占37.4%,表示不滿意(包括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受訪農民工比例最高,占48.1%。
有35.8%的受訪農民工認為,和父母那輩人比,自己是國家發展的受益者。30.8%的受訪農民工認為自己是受損者。33.6%的受訪農民工在這個問題上未明顯表態。
農民工對當前狀況的不滿意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調查進一步揭示,在個人層面,收入、婚戀、住房是當前農民工最為焦慮的問題。他們焦慮的其他問題還有:就業求職與職務變動、異地發展、看病、子女撫養與教育等。
在社會層面,受訪農民工則更為擔心個人信息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社會風氣、官員腐敗、貧富對立等問題,認為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影響社會安全感。
受訪農民工將社交媒體視為最具可信度的信息源在對未來5年的社會預期上,此次調查分為兩個維度——個人層面與社會層面。
在個人發展層面,受訪農民工對未來5年的預期比較積極。54.5%的受訪者看好未來5年個人發展,表示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進一步改善生活,表示沒有信心的受訪者只占23.2%。
而且,大多數農民工仍然認為個人奮斗、婚姻美滿、家庭溫暖等個人層面的因素,與未來幸福生活最為密切相關。接下來才是社會和諧、國家富強、行業有前景等宏觀層面的因素。
在社會發展層面,調查結果顯示,39.4%的受訪農民工對未來5年社會信任度的變化持積極樂觀態度,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會增加。比例僅僅比持悲觀態度的受訪者(34.1%)高出5.3個百分點。
調查還顯示,在他們眼中,社交媒體是最有可信度的信息源(48.1%),獲選比例要遠遠高于官方媒體(23.7%)、黨政機關(20.0%)、市場化媒體(19.7%)、門戶網站(19.3%)等。
相比于社會信任度的變化,受訪農民工對未來5年社會公平度的變化更加不樂觀。具體而言,只有18.3%的受訪者相信未來5年社會會變得更加公平,24.0%的受訪者認為會更加不公平,30.5%的受訪者認為會沒有什么變化,27.2%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同時,受訪農民工還顯示出了對當前社會思想認識混亂問題的擔心。調查結果中,他們將倫理道德混亂(老人倒了扶不扶)與社會審美混亂(美與 丑,高雅與低俗,成功標準)列為最擔心的問題。接下來還有精神信仰(信什么的都有,什么都不信的更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認識(是與非)等。
在對未來社會問題的預測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農民工認為,貧富分化、環境污染、官員腐敗、就業、城鄉差距等社會問題在未來5年將會更加嚴重。而官員腐敗、教育、住房等社會問題被認為將有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官員腐敗同時被受訪農民工列為未來5年最有可能惡化和最有可能改善的問題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受訪者在這一問題上的糾結態度——對當前的反腐表示肯定,對未來反腐也產生了一定信心,但信心并不是特別充分,擔心同時存在。
受訪農民工對現狀不滿,又為何對未來抱有信心?調查中,受訪農民工對當前的現狀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不滿。但同時,不論是在個人層面還是國家發展層面,大多數受訪農民工又表現出了相當的信心。其中原因何在?
調查結果中,有這樣一組數據也許能夠解釋上述“矛盾”——66.8%的受訪農民工對當前國家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表示支持,其中表示非常支 持的比例達到了34.6%,表示不支持的比例僅為12.1%,還有21.1%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或不好說。超過半數(52.0%)的受訪農民工肯定,“中國 夢”與自己個人的夢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基于上述數據,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給出這樣的解釋:正是由于看好當下正在發生的一系列改革,對現狀不太滿意的受訪農民工,才會對未來5年自身和國家社會的發展,抱有相當程度的信心。
可見,在當下的改革中,農民工雖然屬于對現狀不太滿意的弱勢群體,但他們對改革仍給予支持,對未來仍抱有信心。這也給我們一些提示:在未來 的改革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訴求、保證他們的權益,從他們焦慮的問題(比如收入、婚戀、就業)和擔心的問題(比如個人信息安全、社會公 平)改起,不辜負他們對改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