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以“壯士斷腕”的心態實現鳳凰涅槃

2015-07-18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首都;人口、資源、環境的大賬要如何算;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該如何適應;怎樣做才是對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負責……

    17日舉行的北京市2015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將自己的考量拋給近400名參會者,他們包括北 京市各委辦局和16區縣的官員、部分中央駐京企業負責人。面對上半年7%的經濟增長率,下降超6%的萬元GDP能耗,下降超15%的PM2.5濃度的成績 單,北京的官員和企業家沒有停步,他們仍在探索讓首都“瘦身健體”的現實路徑。用郭金龍的話說:“北京,要以‘壯士斷腕’的心態實現鳳凰涅槃。”

    治理“大城市病” 壯士必須斷腕

    7月15日下午,剛考完期末考試的大三學生張怡秋來到“動批”,準備“掃貨”后回河北老家實習。“我是聽說‘動批’搬遷、商家甩貨才來的,買了3條裙子,1件T恤,1個拖桿箱,不到150元,比淘寶還劃算。如果‘動批’搬到河北,以后咱就在家門口逛了。”

    與室外30攝氏度高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動批”門前的冷清。從西直門外大街到西二環的車輛,也很難再現被來回拉貨的車輛堵得進退兩難的情景。

    事實上,“動批”只是北京眾多退出市場中的一個。今年上半年,為治理擁堵、污染、秩序混亂等“大城市病”,北京市大力推進動物園地區、大紅門地區和天意等批發市場調整疏解和轉型升級,共退出市場60家、改造提升10家,預計年內將減少攤位超過8500個。

    針對公眾關切的霧霾問題,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說:“今年上半年,北京PM2.5累計濃度下降15.2%,這是全市上下狠抓大氣污染防治的結果。各種政策措施已健全,關鍵在行動、關鍵在執行,對于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要作為重要問題去考慮。”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北京市修訂了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推動核心區制造業生產環節退出,開征施工揚塵污染費,關停京能石景山、國華北京熱電 廠,淘汰老舊機動車17.8萬輛。同時,全市嚴格落實產業禁限目錄,不予辦理的相關登記業務累計達6900件。上半年,關停并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 185家,預計全年關停退出污染企業300家。

    除了PM2.5是必須完成的硬指標外,控制人口規模也是硬約束。“要把功能疏解作為關鍵措施,每項任務都要算好人口賬,規劃利用好騰退空間,確保今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177萬人以內。這項工作,北京市政府和各區縣都簽了責任書,年底一定要兌現。”王安順說。

     京津冀一體化 北京做好“白菜心”

    “上半年我們的成績單還不錯,經濟結構出現優化,工業結構出現調整,生態環境也整體趨好。”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盧彥說,“在疏解退出的同時,北京的產業結構也在向新的方向積極調整。”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下,1-6月北京市新設科技型企業增長29.5%,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增長11.2%,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6.1%。在北京,高端產業帶動力顯著增強,金融、信息、科技三大優勢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3%。

    盧彥說,我們也在思考北京要留下什么樣的產業?“高精尖”如何定義?下一步將要重點關注能夠代表國家參與激烈國際競爭的高端產業,為四個服務助力的精品企業,能夠體現北京創新、創造活力的引領潮流的尖端商業模式。

    據了解,未來北京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輻射帶動作用,全力推動中關村示范區建設,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試點,加快建設高等學校“高精尖” 創新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在京津冀地區延伸式發展,加快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載體建設,篩選重大成果在天津、河北 示范應用,加快促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

    “我們必須在疏解中謀發展,靠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來解決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王安順說,“一方面要做好減法,把不符合首都功能的產業調整出去;另一方面,要挖掘經濟增長潛力,瞄準產業高端,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剛剛公布的通州城市行政副中心建設規劃,也為京東、河北、天津的區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北京將在通州統籌實施82項重大功能提升項目,推進交通、供水、電力和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

    疏解中謀發展 鳳凰如何涅槃

    對北京市的干部來說,功能疏解、產業轉移與經濟增長形成的矛盾,讓他們倍感壓力,如何“舍”與“得”常令人糾結。

    對此,郭金龍說:“要算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平衡的大賬,首都官員要有大局意識,大要管小。各區縣要有這樣的思想,各部門要有這樣的行動。我們不僅僅是要騰籠換鳥,更要鳳凰涅槃。”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海淀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是重大利好。”海淀區委書記崔述強說,“很多以前搬不動的產業搬出去了,一些新興產業就有空間了。目前近千家創業投資機構已進駐海淀,阿里、小米都爭相商談入駐海淀,海淀終于能夠騰出空間,建設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了。”

    作為人口和產業疏解壓力最大的西城區,近年來一直在強化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過程中苦苦探索。西城區委書記王寧說:“今年主要圍繞疏解帶有批發功能的市場、職業學校整合遷移,以及在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中找增量三方面開展工作。”

    記者了解到,西城區“動批”全年將疏解20萬平方米,一些市場和物流中心已關閉,進展順利;天意小商品市場今年將實現大面積騰退,西城區4個職業教育學校已整合,年底將全部搬遷到昌平。

    “一些企業新增的項目,我們正在抓緊疏解到河北、天津,目前已經和廊坊、武清、保定、唐山等簽訂了合作協議。”王寧說,“我們要下定決心,凡是靠近居民區、靠近老百姓的,引進的項目將以文化、生活服務為主,甚至改建成綠地、地下停車場等。”

    在王寧的規劃中,鳳凰涅槃后的首都將是藍天碧草、生態宜居的,市民不再會因為爭搶停車位而煩惱,跳廣場舞的大媽們也有了自由空間,不會因為擾民被投訴。如今,這個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