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密云“撤縣設區”后首任區長本周四將選出

2015-12-22  來源: 京華時報
[字體: ]

 12月21日,“撤縣設區”后的密云區在本市16區中首個召開人代會,這也是密云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本周四密云 區將選出史上首位區長,密云區也將于本月底前正式掛牌。2016年1月起密云各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公章也都將從密云縣某單位,逐步更新為密云區某單 位。

    關于縣改區

    縣改區為現代化城市化標志

    21日,密云區第一屆人代會審議通過了《密云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密云縣人大常委會、縣人民政府、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有關人員職務轉為密云區相應職務的決定(草案)》,并聽取了代區長潘臨珠代表密云區人民政府作的工作報告。

    會議計劃于23日聽取區委關于密云區人民政府區長候選人推薦名單的介紹,并聽取大會選舉組關于各代表團提名醞釀討論候選人情況的匯報,確定選舉的初步候選人名單;24日上午會議將進行投票選舉,屆時密云區第一任區長將產生,并同代表見面,進行表態發言。

    密云區代區長潘臨珠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2016年既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又是密云撤縣設區后的第一年。這是密云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現代化、城市化達到一定程度的重要標志,密云的發展也已經進入全新階段。

    潘臨珠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6年密云將積極爭取將北京城際鐵路聯絡線即原S6線延伸到密云,并納入“十三五”全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同時,爭取再開通一條市區到古北水鎮景區的旅游客運專線。

    縣改區之經濟提升

    車聯網業務將覆蓋全球40%車企

    密云區生態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朱麗在會上介紹,被稱為中國互聯網之父的劉韻潔院士主導的“未來網絡”項目,將落戶密云生態商務區內。她表 示,“未來網絡”是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也是全球網絡領域競爭的焦點,其主要解決當前互聯網在安全、可控可管等方面的挑戰,促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 合。

    朱麗介紹,目前在車輛高速行駛超過百公里每小時的情況下,互聯網就會出現不穩定的問題。而“未來網絡”項目則可以相應解決相關問題。在此基 礎上,備受關注的“車聯網”就是基于未來網絡的技術實現的。車聯網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絡。通過GPS、傳感器、攝像頭圖像處 理等裝置,運用互聯網技術,分析處理車輛信息,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和智能動態信息服務。

    目前,密云已與寶馬、奔馳、捷豹等30家汽車廠商開展車聯網業務合作,250多萬輛汽車已入網。預計到2020年,業務可覆蓋全球40%的 汽車廠商,累計實現收入100億元,凈利潤20億元以上。而落戶密云生態商務區的車聯網項目,僅“十三五”期間就可提供至少1.5萬個就業崗位。

    密云區將重點培育未來網絡產業、發展智能交通與智慧車輛產業和集聚新型互聯網服務產業,匯聚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全球高端人才,產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企業,未來五年預計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億元,間接經濟效益100億元以上。

    此外,2016年密云要促進“互聯網+”等新興業態成長,推進商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以北京城區客源市場為重點,加大旅游精準營銷力度,做好民俗村網站和微信平臺建設,實現民俗村網站、網頁全部上線,微信上線率至少要超過50%。

    縣改區之環境改善

    PM2.5年均濃度降5%

    潘臨珠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6年密云區PM2.5年均濃度要下降5%。為此密云將12家企業列入2015至2016年關停退出計劃,并已關停退出6家;此外,2016年密云還將疏解、遷出化工類企業3家。

    與此相配合,2016年密云要實施城中、城西南集中供熱中心煤改氣工程,確保供暖季前實現新城供暖區域全部煤改氣的目標;就瓿梢幠R陨掀髽I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推進農村地區減煤換煤,推廣優質煤3萬噸,抓好秸稈禁燒工作,加大老舊機動車淘汰力度。

    作為首都重要水源保護區,2016年密云區仍將舉全區之力保護水源環境。據了解,密云水庫于1958年開工建設,當時庫區高程155米以下 近30萬畝農田被國家征用。但隨著水庫水位不斷下降,部分土地逐漸露出水面,地處庫區周邊的農民又開始使用這部分肥沃地進行農業生產,總面積大約有10萬 畝。

    隨著蓄水量上升,水庫運行水位將從現在的136米上升到150米左右。為防止農業生產污染水質,同時也避免水位上升淹沒耕地給農民帶來損失,密云將用兩年時間對這些農田進行清理。2016年密云會確保庫區155米高程以下土地清退工作全部完成。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