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中國人民大學微信公號發布消息: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新中國新聞學奠基人甘惜分,因病于1月8日22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這一消息很快在網上引起反響,不少新聞工作者都表達了對逝者的敬仰。
奠定新聞學研究的框架
“新中國新聞學研究的框架是他建立起來的,后期的研究都是以他為基礎的。”甘老的學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喻國明這樣評價老師。
甘惜分教授生于1916年4月17日,四川人,未滿21歲時便投奔延安參加革命,并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采寫的“11·27大屠殺慘案”和楊虎城 將軍被殺真相等獨家報道引起巨大反響。他于1954年調任北京大學新聞專業任副教授,1958年隨北大新聞專業合并到人民大學新聞系;1978年成為全國 第一批新聞學碩士生導師;1984年成為全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他不僅出版了《新聞理論基礎》等多部學術專著,而且主編了我國第一部新聞學辭典《新聞學大 辭典》。2005年和2009年,他還先后被中國人民大學評定為首批榮譽一級教授。
教育學生研究不能賣弄
喻國明告訴記者,甘老是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他在我學術生涯最重要的時刻起了很重要的引導作用。”
第一次與甘老見面的場景,喻國明仍然記憶猶新,“第一次見面我的文章就被批評了。”他說,那是1986年5月的一天,他剛被分為甘老的博士生。 本來對自己的學術成果頗為自豪的喻國明沒有想到,甘老師一見面就直截地告訴他,他的文章讓人看不明白。甘老強調,寫文章要說清楚,不能概念疊套,賣弄邏 輯,“如果你認為你的研究成果是有社會價值的,卻在表達上故弄玄虛,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要把暗室塵封的理論搬入廣場,放置 于活生生的社會生活之中。學術應該是透亮的,像陽光那樣,照亮大多數人的生活。”
喻國明稱,甘老的這些話一直鞭策著他,讓他在學術研究中緊緊把握,站在“學術和社會的前沿”。“做學問要有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大徹大悟的智慧。”
身為大師待人很好甘老去世的消息在網上一時激起千層浪,很多新聞工作者都表達了對這位新聞學界泰斗的悼念和崇敬。甘老生前說過的很多話也被網友整理了出來:“書 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不能欺騙人民而歪曲事實,不能只把事實的一個方面告訴人民,而把事實的另一方面隱瞞著,這是對人民的欺騙”。有網友 稱,甘老的學術成就讓一代又一代的新聞工作者受益,而他的精神更是永存的,希望甘老一路走好。
昨天,記者來到人民大學明德新聞樓隨機采訪了一些學生。說起甘老,很多學生都表示,這個名字經常被老師提起。“教科書級的人物吧!”一名姓張的同學這樣講。
而甘老的鄰居劉女士回憶稱,甘老的書法很漂亮,“院子里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大家都知道他,他是大師,待人好,一身書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