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中國股市休市,黃金無疑搶占了各大媒體頭條,無論是國際金價飆漲順利跨過1200美元大關,還是世界各地又涌現出的搶金潮,讓這個曾在近三年被不 斷嫌棄的投資界“定海神針”又燦爛回歸。面對如此行情,除了加拿大剛剛“清倉”了黃金儲備令世人震驚外,各國央行大多蠢蠢欲動,開始紛紛增持,黃金儲備時 代真的要回歸?
“儲備時代”回歸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打破此前三年均下跌的趨勢,一路“高歌”氣勢如虹。尤其是在國內春節休市期間,國際金價的周漲幅接近7%,為過去七年來最大周漲幅。這不禁令市場猜測黃金牛市正在到來。
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黃金“強勢歸來”的主要原因在于避險情緒和基本面因素兩方面。
陳克新稱,當下包括日本、歐元區在內的各經濟體正紛紛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同時各國貨幣和商品價格動蕩,全球股市持續走弱,在這種形勢下黃金便無可避免地成為了投資者的避險工具。
此外,美聯儲的鴿派論調也為黃金價格提供了“神助攻”。上周,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進行半年度證詞陳述時稱,不會排除考慮“負利率”的可能性,此番論調一經發表便令金價漲幅大增。
另一方面,陳克新表示,黃金價格事實上還存在一個“基本面因素”,即當金價低到一定程度時,市場的供需“天平”則會自我調整。去年,黃金價格 “跌跌不休”,甚至一度跌破了生產黃金的高成本,這令全球黃金產量出現了負增長;同時,金價的下跌刺激了市場對黃金的需求。在需求大漲而供應不接的情況 下,黃金價格自然出現反彈。
黃金再回“央媽”視野
隨著金價的回溫,曾一度被“嫌棄”的黃金也再度成為各國央行的“香餑餑”。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里,全球最大的ETF黃金基金SPDR連續15次 增持黃金,總計超過60噸。同時,中國市場方面上海黃金交易所交割量大幅飆升,整個1月交割量預計超過800噸,比去年同期至少高出4倍。就連一直以來凈 賣出的歐洲各國目前也已變為凈買方。
此外美國市場亦不甘落后。作為當今世界的最大“金庫”,美國擁有8133噸黃金儲備,總價值約3000億美元,占該國外匯儲備的72%。對此, 陳克新表示,美國一直以來都對黃金很是看重,在1971年時任總統尼克松取消了美國的金本位制度之前,美元便是靠黃金的高儲備量奠定了“世界霸主”地位。 即便后來美元脫鉤黃金,美國對黃金儲備的重視程度也并未下降,并持續將黃金視為不可出售的資產。
除了美國,俄羅斯也是世界上仍大量買進黃金、儲備黃金的少數國家之一。俄羅斯金庫主任弗·雷布金曾表態,盡管每年黃金市場供大于求近200噸,且各國紛紛隨著金價的不斷下跌而減少黃金儲備,但他依然認為黃金是國家最保險的儲備方式。
并非惟一選擇
當然,“不走尋常路”的國家也是有的。半個世紀前曾坐擁千噸黃金的加拿大已今非昔比,近幾個月,加拿大官方開始逆勢加大黃金的拋售力度。加拿大 聯邦財政部最新的數字顯示,該國金庫中所剩不多的黃金儲備已幾近售罄——在當前的市場利率下,0.62噸黃金的價值僅為1900萬美元,這在中央銀行的龐 大財政中可以說是“滄海一粟”。
據悉,雖然加拿大擁有多家全球大型金礦企業,但加拿大聯邦執政黨并不是購買黃金的大戶。在加拿大價值826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黃金只占不到0.1%的份額。
對此,卡爾頓大學斯普羅特商學院經濟學家伊恩·李指出,加拿大事實上沒有真正的理由必須維持黃金儲備。他認為,其實有比黃金更值得關注的好資產,用賣黃金得來的這些錢去投資美元以及美國、英國、法國乃至德國債券更為明智。
不管在各國“央媽”眼里黃金是“寶”還是“草”,黃金的“輝煌”似乎不會只是曇花一現。在陳克新看來,黃金價格的長遠趨勢應該是向上的,在基本面因素的影響下不會一直處于低位,“更樂觀地看,在十年或更遠的時間里,黃金價格應該可以高于當下”。
不過,陳克新也表示,黃金的繁榮時代能否真正“著陸”還要觀察,因為令金價上漲的首要因素避險情緒并不穩定,它的活躍與否會大大影響黃金價格的走勢。
此外,陳克新還大膽預言,黃金與貨幣掛鉤是可以期待的。他表示,在當前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并無黃金和貨幣掛鉤的需求;但在不遠的未來,隨著通脹以及市場對黃金的需求穩定增加,黃金與貨幣的重新掛鉤是能夠浮出水面的。
國家為何樂于存儲黃金?
“貨幣天然不是黃金,黃金天然是貨幣。”馬克思一語道破了黃金與貨幣的本質。所謂貨幣是商品交易的媒介,而稀缺珍貴的黃金因其自身價值而形成實 物貨幣,無須通過任何鑒定。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如黃金、白銀等實物貨幣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如鈔票這樣的信用貨幣。所謂信用貨幣,簡而言之, 只是一種依法規定,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值遠遠低于其貨幣價值。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幾乎都是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而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信用 貨幣。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一旦出現政治動蕩、政權更迭等情況時,這些依法認定的信用貨幣是否還有法可依?一旦立法的政權覆滅,法定鈔票也很可能變為一堆廢 紙,在這個時期,黃金這樣的天然貨幣之價值就會自然呈現,人們常說的“亂世藏黃金”,正是此理。
古羅馬神廟亦是中央結算銀行
自古以來,人類對于黃金似乎就有著超乎尋常的迷戀,在古埃及人的眼中,黃金是“可以觸摸的太陽”,是太陽神的象征,在古羅馬人眼中,黃金是黎明 女神的名字。古埃及的歷代法老用黃金打造自己的寶座,尤其是圖坦卡蒙法老的黃金面具、黃金棺材、黃金寶座更是如今的黃金文物之最;古代歐洲的國王手持黃金 權杖,以此作為權力的象征;法蘭克國王的加冕之日,“黃金之劍”亦是必不可少之物,當畫師為他們繪制肖像時,他們必須佩帶此劍……歷代因黃金而引發的戰 爭、掠奪、殺戮更是史不絕書。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抒情詩人品達就因此發出了這樣的嘆息:“黃金是宙斯之子,蛀蟲與鐵銹都無法侵蝕之,但人的靈魂卻被 這至高無上的財富所侵蝕。”
在古羅馬城邦時代,國家金庫與神廟是一體的。古羅馬共和國的金庫就是被稱為古羅馬時期“最偉大的宗教廟宇”的朱庇特神廟。它位于羅馬的卡比托利 歐山,其中的第一神廟是羅馬全國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供奉著朱庇特、朱諾和彌涅耳瓦三位大神。朱庇特神廟不僅僅是一個宗教中心,同時還發揮著中央結算銀行的 作用,整個意大利的貨幣信用體系都建立在大神廟的黃金儲備上。當時羅馬對各邦并沒有直接控制權,但通過神廟中儲備了大量的黃金,羅馬控制了整個意大利的經 濟命脈,這使得它能把持著總體實力比自己強大的多的意大利各盟邦。古羅馬共和國末期,前三頭同盟決裂,其中勢力最強的格涅烏斯?龐培被愷撒打敗,在逃離羅 馬前,龐培不顧禁令,帶走大量的黃金作為自己的軍費,這一做法激起大量商人與官員的不滿,使他們倒向愷撒,讓龐培最終于公元前48年9月敗亡。愷撒統一羅 馬后,建立了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帝國貨幣結算體系,并以羅馬的金庫中攢了數百年的黃金作為抵押,在全帝國境內統一了貨幣。在古羅馬貨幣中,最值錢的即是金 幣,這個貨幣體系一直維持到羅馬帝國分裂及蠻族入侵。
中國歷代重視黃金儲備
在古代中國,雖然不像西方那樣頻頻發生因搶奪黃金而引發的戰爭,但歷代統治者對于黃金儲備同樣很重視。早在公元前11世紀,周朝建立后,設有大 府、玉府、內府、外府等專司府庫之職,專門負責管理各種財務的出納,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國庫雛形。史書中,西漢時期向來有“多金”的記載,當今有種比較激進 的觀點認為,西漢的黃金儲備已經等于中國2003年的41.4%,那時“金子論斤賞賜,買賣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罰款用的都是黃金”。雖然古籍中的“金”并 不一定指黃金,但從當代出土大量漢代黃金制品來看(例如陜西博物館中的大量金餅),似乎也能從側面印證“西漢多金”的說法。由于古代國庫中的黃金主要來源 于金礦的開發,至少可以推斷,“多金”的西漢是我國進行黃金開采的一個高峰期。此外,近年來古玩界傳得沸沸揚揚的唐朝“黃金蛙”“黃金龜”據說出自唐朝金 庫,但在史料中并未找到明文記載,漢、唐畢竟時代久遠,當時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唐代的黃金產量與儲備雖難以考證,但當時廣西與湖南金礦的開發卻是南方金礦開始得到利用的標志。到北宋王朝,西部大片國土丟失,山東半島金礦成 為金礦開發的主要來源。蒙元王朝時期,黃金峰值年產量突破1噸(3萬余兩),有關東北金礦的記載開始出現在史書中。到了明朝,云南麗江與四川北部成為黃金 產量最高的地區,峰值年產量為1.25噸(4萬余兩)。到了清朝前期,因受戰亂等因素影響,黃金產量一度進入低谷。晚清之際,東北及內外蒙古金礦產量比重 大增,“1888-1890年,晚清時期年平均產量達13.5噸左右”,但至“1901年逐年下滑至4.51噸,僅及前期峰值的1/3。1911年恢復至 15噸以上(48萬兩)”。
美聯儲:當今世界最大的金庫
到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盡管發行信用貨幣已經成為現代國家的主流,但黃金儲備依舊是一個國家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的重 要形式,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金庫,而黃金儲備量的多少也成了國力強弱的標尺之一。早在 200多年前,位于倫敦的英格蘭銀行被認為儲藏了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黃金,這座銀行也因而享有“中央銀行之母”的美譽。然而隨著大英帝國在20世紀的沒 落,儲藏的黃金被不斷拋售,尤其是經過二戰的洗禮后,世界上大量的黃金已從歐洲漂洋過海抵達美國,英格蘭銀行“世界最大金庫”的地位也被美國聯邦儲備銀行 所取代。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包括12個聯邦儲備區,每區各設有一家主要的聯邦儲備銀行,這些銀行在本區的其他城市設有分行。其中3家最大的聯邦儲備銀行分 別為紐約、芝加哥和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他們共控制了聯邦儲備體系50%以上的資產(貼現貸款、證券及其他資產)。美聯儲最初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穩定和保護 美國的銀行系統,后來隨著黃金及外匯儲備的增加,它的主要職責已變為控制通貨膨脹。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位于紐約曼哈頓下城金融區的自由大街上,它被認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黃金貯藏地,保存的黃金占世界總量的1/4。當然,如此之 高的儲備量并非只是美國的財富,而是來自世界各地,最早向這里存入金磚的正是歐洲各國的中央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納粹德國的軍隊橫掃歐洲,法國迅 速淪亡,英國苦撐待變,這樣的局勢下,誰也無法預料未來將會如何。為了避免黃金儲備因戰爭而遭洗劫,歐洲各國中央銀行決定將儲備的金磚運出戰火四起的歐 洲,漂洋過海送到美利堅并存入美聯儲,其中包括就曾經被認為是世界最大金庫的英格蘭銀行。這些國家堅信,無論戰局如何變化,美國都是最安全的地方。二戰 后,陸續有60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和國際機構又陸續將黃金存入美聯儲,據冷戰時期的資料記載,“西德存在這里的金磚2960噸,瑞士2590噸,法國 2540噸,意大利2073噸,荷蘭1367噸,比利時1063噸,日本754噸……”,當然,那時黃金儲存量最多的還是美國自己,共有8216噸,有趣 的是,緊隨美國其后的國家正是它冷戰的最大競爭對手蘇聯,存有3017噸。來自各國的黃金最終成就了今天世界最大的金庫。
神秘的瑞士金庫
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比起來,瑞士銀行的名頭流傳得更廣,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歡將錢存入瑞士銀行呢?主要是因瑞士作為永久中立國的國家屬性,讓存 在這里的錢財排除了在戰爭中被毀或受政治影響被凍結款項等風險,因而被大家視為最安全的地方,愿意將錢放在這里。現在人們常說的瑞士銀行,實際上是指 1998年由瑞士聯合銀行及瑞士銀行集團合并而成的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追溯歷史,該銀行是1912年由溫特圖爾銀行和托根貝格銀行合并組成,后經過不斷的 兼并,逐漸稱霸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
目前,瑞士銀行的分行共有96家,近日有媒體對其中一家位于瑞士巴塞爾分行的地下金庫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并引發熱議。從媒體公開的照片來看,這間 布滿金幣的地下室內金光閃閃,仿佛動畫人物史高治·麥克老鴨的“金錢泳池”。作為世界最著名的銀行之一,瑞士銀行的黃金儲備雖比不上美聯儲,但也足以令人 咋舌。
作為中立國的瑞士,對本國國庫里的黃金又是如何管理的呢。與美聯儲、瑞銀集團等銀行相同,瑞士國庫的黃金也是存放于地下,其中最神秘的一處是在 伯爾尼瑞士聯邦政府大樓和聯邦議會大廈前面的廣場地下深處,據說這座金庫處在地下百米處的防核彈掩體內,從未對外開放。當然,瑞士也有不少儲備黃金的國庫 是對公眾開放的,有人分析其目的“在于炫耀儲備之安全,吸引更多的國外托管客戶”。在開放的金庫內,“數百平方米的地下室,到處是標有純度為99.9%的 黃金”,但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堆積如山的黃金,而是金庫極其完善的安全設施。
瑞士金庫的安全程度可稱得上世界之最,“每個過道和入口處都設有先進的紅外線電子檢測系統,任何異樣的動靜和異物都無法逃脫它們的監控。每進一 道門都得由分別掌管三把不同鑰匙的三個人同時將鑰匙伸進鎖槽,并經過對持鑰匙人身份證、指紋、眼球的紅外掃描檢測合格后,再輸入由數字和字母混合組成的一 連串密碼,只有上述程序正確無誤,厚重的國庫第一道門才能開啟”。進入金庫參觀的人倒是自由度頗高,既可以觀看,也可觸摸黃金,甚至還可以購買,當然,這 一切的前提是都要在陪同人員和攝像機的監視下進行,金庫的安全設備會對所有參觀者和工作人員都實行全天候攝錄監控,并拍攝成錄像帶備查。
俄羅斯金庫最土豪
與可供大眾參觀的瑞士金庫比起來,俄羅斯的金庫則屬于最機密的國家機構,據說其所擁有的世間珍寶,無論數量還是種類,在世界上都沒有第二個地方 能比。因為俄羅斯的國家金庫不僅具有和美聯儲、瑞士國庫一樣的黃金儲備功能,同時還是一座收藏有各種珍貴飾品、文物、寶石、錢幣等貴重物品的寶庫。
俄羅斯國家金庫坐落于一幢灰色的多層建筑內,外表很普通,樓內電梯陳舊狹小,但每個房間都配備了厚重氣派的鋼制門,房間內擺放著一排排編有號碼 的保險箱。藏品在收入金庫之前,事先都要經專門委員會精心篩選,只有具有文化或歷史價值的珍寶才能入選。例如在蘇聯時期收購或沒收的沙俄貴族世家的珍寶飾 物以及俄國歷史上幾次戰爭中的戰利品。當然,在這座金庫內,儲藏量最大的還是黃金。《綜述周刊》的記者是為數不多能夠接近這座神秘金庫的人,據其報道稱: “金庫內黃金存儲量最大。我看到這里的金塊體積都很大,重量大約12—13公斤。普通的俄羅斯公民在銀行買不到這樣大的金塊,他們只能買到1克至1000 克的金條……”
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的金庫是一座只進不出的歷史陳列館,但實際上金庫中的黃金及珍寶也是能與別國進行交易的,只是無論是出售或是轉讓國家金庫的藏 品,都必須有總統令。除了不計其數的黃金、珠寶、文物,俄羅斯金庫還有一道別致的風景線,那就是在這里存在大量女性員工。據介紹,金庫人員的日常工作就是 把大個的寶石挑出來,小的寶石則根據大小、顏色、質地、形狀歸類,大約有400到9000種。“日復一日地將寶石歸類、包裝,再歸類、再包裝,就像給麥粒 分類一樣,工作非常枯燥,需要挑選者非常細心、耐心,只有心靈手巧又細心的女性才適合做這樣的工作。”
目前,俄羅斯也是世界上仍大量買進黃金、儲備黃金的少數國家之一。對此,俄羅斯金庫的主任弗·雷布金曾表態,“盡管每年黃金市場供大于求近 200噸,隨著金價不斷下跌,許多國家都開始減少黃金儲備,但任何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國情,儲備適量的黃金”,他們依然認為黃金是國家最保險的儲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