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政協分組討論現場:建真言 謀良策 出實招

2016-03-06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根據會議日程安排,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4日分組審議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來自34個界別的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對兩份報告進行了認真審議。

  委員們認為,人民政協一年來的實踐和取得的成效,再次證明協商民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特有形式的獨特優勢和生機活力。只有多建真言、多謀良策、多出實招,才能為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凝心聚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堅持協商格局 增強協商議政實效

  “去年中央陸續出臺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相關文件,召開了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可謂是人民政協建章立制成果豐碩的一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說,政協常委會在豐富協商形式、提升建言獻策的質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和探索。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一年來,人民政協準確把握政協性質定位,著力創新以專題為內容、以界別為紐帶、以專委會為依托、以座談為方法的協商形式,進一步拓寬社會各界有序參與的渠道和平臺,不斷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副省長謝茹去年參加了有關長江經濟帶開發中的濕地保護、家庭服務業發展的兩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她認為,這些協商準備充分、 選題科學、注重問題導向。委員先調研再發言,切實做到了調研和協商結合,提案工作和協商結合,常委會專題會和協商結合,使政治協商無所不在,作用和效果更 為有力。

  委員們認為,本屆政協工作的一大特色是恢復了雙周協商座談會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趙陽說,按一年20次左右雙周協商座談會計算,每年就給近400位全國政協委員提供了反映情況、提出意見、與政協領導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和機會。一屆政協5年下來,大多數委員都將有機會參與其中,拓展了協商的廣度和深度。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全國政協委員章義和說,在政協三大職能中,民主監督的工作在逐年加強,在去年全國政協開展的107項視察調研中,監督型調研大約占到10%,“這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有效舉措。”

  注重問題導向 積極建言獻策

  “制定‘十三五’規劃是過去一年政協的重要任務。此次提交大會審查和討論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凝結著許多政協委員和各級政協組織的心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說。

  一年來,人民政協聚焦中心任務,緊扣“十三五”規劃制定調研議政,通過廣泛開展協商座談、專題調研、視察考察等,利用大會發言、提案建議等多種形式積極獻計獻策,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重大舉措落地凝聚起廣泛共識,為促進社會和諧匯聚正能量。

  全國政協委員劉明康說,過去一年,在經濟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政協定期組織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圍繞“一帶一路”、環保問題、工業智能化、科技發展等議題邀請官員和專家學者座談。

  “這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協緊扣重大熱點、難點和關鍵問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統籌推進政治協商。”劉明康說,“團結民主不是一個口號,不是墻上掛掛、紙上劃劃。”

  關心群眾期待、推進民生改善是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任務,同樣也是每個委員積極履職的重要方向。

  作為醫務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朝陽糖尿病醫院院長王執禮說,他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了老百姓對破解看病難等問題的強烈愿望,所以這次帶來了加快推動健康產業供給側改革等醫衛領域的提案。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主席徐敬業認為,謀劃有前瞻,工作思路清。對2016年政協工作的謀劃充分體現了政協的職能和地位,抓住了“十三五”開局起步這個中心工作。

  堅持改革創新 增強履職能力

  “貧困地區普遍缺醫少藥、基層優質醫療資源嚴重短缺、老百姓看病難,不少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通過調研,我深切體會到精準醫療扶貧的必要性、緊迫性,更感到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和政協委員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全國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司富春說。

  為了增強提案質量,司富春曾多次深入醫院、社區、農村、診所等地調研,他今年帶來的精準扶貧等提案,都是深入調研出來的。

  過去一年,人民政協堅持改革創新,著力制度建設,強化委員主體地位,改進視察調研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委員隊伍的履職能力建設,推進履職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全國政協委員王執禮認為,政協委員要深入群眾、體察民情,才能集合眾智,拿出有含金量的提案。

  “委員的建議和提案都不能憑空想象,履職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全國政協委員、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趙韓說,比如關心與老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輿論熱點、關注當地經濟發展形勢等,不斷地搜集積累信息、開展調研,才能抓住問題的牛鼻子。

  在過去一年的駐村工作中,全國政協委員伊爾扎提·扎達發現,一些邊遠山區的農牧民搬到城鎮,住上了免費的保障房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還需要深入研究游牧民族、邊疆民族的生活習慣,幫助他們從技能上、情感上、意識上真正融入社會。

不少委員表示,政協委員必須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未來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提升履職能力、扎扎實實調研,提出更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