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政協委員熱議:“10個學生32只‘眼’” 這道難題怎么破? 

2016-01-24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日常生活中,因近視戴眼鏡的人被戲稱為“四眼”。那么問題來了,如果10個學生一共有32只眼,請問其中多少人是近視眼?在此間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如何破解學生近視率高發的問題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10個學生中,有6個是近視眼,總共32只‘眼’。”當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程凱在分組討論會上公布答案時,不少委員都在 筆記本上認真記下了這個數字。事實上,這個數據不是段子,它來源于2015年12月北京市體育局和北京市教委聯合發布的《2014年北京市國民體質監測公 報》。

    監測數據表明,北京市大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68.44%,比2010年上升5.47個百分點。其中,小學生為43.13%,比2010年上升5.82個百分點;初中學生為76.50%,比2010年上升10.28個百分點。

    更令人擔憂的是,若沒有有效的干預措施,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患病人口將達7億。屆時,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軍事等領域,符合視力要求的勞動力可能面臨巨大缺口,將直接威脅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安全。

    “近視眼學生的增多與遺傳、環境、飲食、用眼習慣等多種因素相關,但關鍵問題在于我們并未從幼兒時期做好預防工作。”程凱委員調研發現,學 生的視力問題早在學齡前就已埋下隱患,“孩子在12歲之前都是生理性遠視,但不少孩子在小學體檢中顯示視力正常,說明他們的眼球已經過早發育了。”

    當前,幼兒園“小眼鏡”的比例比過去略高。北京市政協委員、光明幼兒園園長申玉榮說:“孩子們看電視、上網、看平板電腦、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要求小孩子每天看電視不能超過10分鐘,不許玩手機游戲。”

    程凱等受訪委員建議,兒童近視預防不僅要監測小學階段,更要前伸到幼兒園階段,建立兒童視覺發育監測管理體系。教育部門在幼兒園大班至小學 三年級期間,通過引入生理性遠視這一關鍵指標,為每個兒童建立視覺發育監測檔案,以便在近視未發病前預測未來屈光變化,及時通過視覺訓練、物理性治療等方 法進行早期干預,預防近視。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