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藝考”成為網絡熱詞,諸多考生想通過這座“獨木橋”,邁向成功。然而,若進入藝術院校后,他們畢業時面對就業,又有多少勝算呢?
帶著疑問,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查看了《北京電影學院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發現2015年該校681名畢 業生中,從事自由職業的學生有335人,最終簽下勞務合同的人數總和只有35人,人數甚少。另據《中央戲劇學院2015屆畢業生就業年度質量報告》顯示, 該校2015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77%,但表演系畢業生從事自由職業的比例則為41%,導演系更有53%,比例較北影高。
2月15日,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三所高校同時拉開2016年藝考大幕。
藝考到底有多熱?
教師:多數人報考為避高考競爭
綜合報道,前段時間,2016北京電影學院報考人數以30400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表演學院在計劃招生人數縮減5個名額(2015年表演學院計 劃招生人數為50)的情況下,報考人數同比增長了23.7%,共達7631人次(含各考點),報錄比為170:1。中央戲劇學院今年專業考試報考總人數為 29533人,僅表演系報名人數就高達6819人,該系最終將錄取50人。
另外,中國傳媒大學2016年共迎來27299人參加考試,其中北京考點有考生21595人,今年該校最火爆的仍然是表演專業,報名考生有 4297人,計劃招生僅為26人,報錄比為165∶1。據北京青年網統計,三所藝考名校今年的招生計劃只有1700余人,卻吸引了8萬多人參加這場“博 弈”,堪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引發輿論持續關注。
“單從數據上來講,這幾年應該是一個持平的狀態。可是表演、播音專業依舊火熱,是因為這種專業通常都是臺前專業,并不能夠代表所有藝術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藝術系主任鄭月告訴記者,“很多學生報考藝術院校是為了解決高考競爭的問題,因為有的同學在文化課的成績上不是特別有競爭力”。
中國傳媒大學2015屆表演系畢業生楊澍則認為,很多人在考試前時候都會有一個演員夢,“我當時就希望我能成為鄧超一樣的演員,幾乎所有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模版,我相信所有藝考生在考試前都會這樣想的”。
2月15日,考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考場。當日,北京電影學院藝考開始。
就業率說明了啥?
各方觀點: 與最初想象有差距、多數人做幕后
考生要經過層層選拔,才能進入藝術院校深造,經過四年的學習,能夠真正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有多少?
“畢業以后可能會有將近一半的同學轉行吧”,電影學院表演系大四在校生小佳(化名)對記者說,“(但是)這很正常,其他大學的專業依然有很多轉 行的,只是我們這特殊行業備受關注吧”。在她看來,畢竟演員這個職業很辛苦,有些同學只有真正接觸到社會,才會覺得跟自己當初想象的有較大的差距。對于自 己畢業的擔憂,小佳坦言多少會有一點,但是至少目前她沒想過要更換演員這個職業,“換(工作)也不會脫離這個圈子”。
記者查閱了北京市各大藝術院校2015年畢業生就業率,發現雖然各個院校的就業率都高達90%以上,但“自由職業”的比重占得相當大。“就業率 這個數據,如果以他們簽了三方協議來看,那我覺得可能還是比例偏低的。但我覺得孩子們畢業了之后有一份她自己喜歡從事的工作,有工作所得的收入,并且能夠 逐漸發展,我覺得我們的學生95%以上的人都沒問題”。鄭月表示。
而在導演李建新看來,能直接參加演戲的孩子占到7%、8%可能就很不錯了,“就我了解,每年電影學院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會轉行或者做一些幕后工 作。也就是說有些畢業的孩子可以從幕后開始做起,有機會再到熒幕前面來。所以我經常建議那些藝考生的家長,報考藝術院校要慎重,一定要想清楚了再決定”。
談到就業,2004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的演員邢瀚卿已經在圈內小有名氣,他曾主演《麻雀春天》、《我的媳婦是女王》等多部電視劇,“畢業后我 也是望著天花板啃著方便面,一步步走過來的”。他表示,“但是今天的市場比起我們那個年代好多了。網劇時代,新生有大把機會實踐,多好”。
2016年2月15日,北京電影學院2016年藝考初試開始,考場外帥哥美女云集。
“有的專業是拼時間的”
對藝術的追求,許多考生想得太“簡單”
中國傳媒大學2014屆畢業生項陽洋直言:“不論是表演專業還是我們專業,在來報考這個專業之前,本來家里的條件都還不錯”。
項陽洋是中國傳媒大學2014屆畢業生,編導專業的他畢業后,就職于江蘇衛視,他介紹,“拿我們班的女生來說,家庭條件都還說得過去,畢業之后 都會選擇出國留學、游學,很少有工作的。表演系(的學生)也一樣,所以現在的藝術類專業其實不太存在混得不好,因為家里肯定都會給找工作。表演系可能更極 端一些,畢業之后就‘飄著’,這個接戲那個接戲的,沒有很穩定的工作”。
“我覺得是因為演不上戲,做演員機會非常重要。而導演專業的成材我們說要十年,那么在這之前誰能給你一份穩定的工作讓你去當導演呢?我覺得沒 有”,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藝術系主任鄭月表示,“像《老炮兒》的編劇就是我們(學校)99級的導演的董潤年,他上學的時候就非常優秀,寫了很長時間 的劇本,那么好,《老炮兒》終于被人認知了。但在他2003年畢業到現在10幾年的時間里,你并不知道有這個編劇,所以說有的專業是拼時間的”。
“當一個演員成名之后,會很長時間占據一個角色。比如說現在活躍在影視一線的范冰冰、李冰冰,都已經30多歲快40歲了,還在演著小姑娘。她們有票房號召力,也很成熟。所以你說20多歲剛畢業的孩子哪有機會演出”,李建新坦言。
鄭月則認為,對于藝術的追求,許多考生可能想得太“簡單”了,“藝術的追求,總是給人美好的感覺。但是真正將藝術作為一種職業,是非常辛苦的。因為藝術是在表達一個人極致情感的喜怒哀樂。而藝術家在生活中必須要去經歷更為復雜和曲折的人生”。
“這就是你為什么會發現偉大的藝術家往往都有痛苦的人生,年輕的學子,可能理解的是不一樣的。” 鄭月最后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