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6.9%。分季度來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同比增長分別為7%、7%、 6.9%和6.8%。僅從數據來看,第四季度是一年之中最艱難的,但這樣的增速,在世界上仍處于較高的區間。中國經濟縱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絕對不是一 些人所想象的那么糟糕。
6.9%的經濟增速說明中國已經進入中高速增長的軌道。7%左右的增長率是可持續的,是建立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上的。
新的發展理念的實現意味著轉型升級的加快,一些傳統上增長比較快的行業增速下降,而一些新興行業的發展加快。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介紹,像 上海、深圳等沿海的一批新興戰略性產業增長速度都比較快;全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比規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生產增長較快,增 長1.6倍,工業機器人增長42%。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意味著經濟增長動力已經在轉換之中。以房地產投資為例,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比2014年回落,這值得注意。房 地產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在不同階段房地產行業應該有什么樣的相應定位,都需要進一步思考。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的積極因素,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相關的行業的發展,創業大潮的涌起,正在讓中國經濟大國更快地邁向經濟強國。
經濟結構優化在2015年已初見成效。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升,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數據顯示,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6.4%。
結構優化同樣是經濟增長可持續所需。結構優化的過程往往是艱難的過程,比如就業崗位的轉換,就不是人人都容易適應的。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 消失,必然會將從業人員推向社會,而新興行業對就業人員有自己的要求。如果傳統行業從業人員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或學習,往往難以適應。今后一段時期,第 三產業的比重還會繼續提高,但與第一和第二次產業之間的協調也非常重要。對一個國家,特別是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沒有第一和第二產業作為基礎,第三產業 是發展不起來的,是難以持續的。
2015年是相當不容易的一年,各方面都在經受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同時構成了2016年發展的基礎。要積極面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 性,信心至關重要。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潛力仍然擺在那里,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關鍵是采取足夠有效的措施,把經濟的潛力發掘出來,讓各種市場主 體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創造力。這些既離不開經濟政策以及其他相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積極推進。2016年的經濟增長離不開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