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日),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北京藍皮書:北京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其中指出,若北京保持現有科技創新發展速度,完全可以支撐北京經濟穩定增長。
藍皮書分析,2016年,世界經濟下行陰霾仍未驅散,中國經濟面臨 “去庫存”的壓力和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在這種大環境下,北京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獲得較快的增長。但是在北京科研人才云集,科技創新力量增強、房地產市 場交易回暖等有利條件下,北京經濟增速仍有可能達到或超過6.5%,實現創新型經濟增長。
當前,北京創新發展優勢明顯。藍皮書稱,北京是全國高端科技人才聚集 之地,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也不斷增大。據統計,從1991年至今,北京市科研創新發生的概率不斷提高。這是北京科研人員不斷聚集和科技經費不斷加大投入 的結果,是北京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的一個有力證據。
2011年以來,北京與全國一樣,經濟增速逐步回落,進入了發展“新 常態”。報告通過建立熊彼特內生增長模型,對北京經濟增長進行動態模擬。模擬結果表明,供給側要素投入變化,特別是提高科技創新投入包括提升科研人員所占 比重和技術進步率,就能使得經濟增長速度發生較大的變化,并且產生出比較明顯的周期波動。具體來說,主要是圍繞6%至7%一帶上下波動,波動區間大致在 3%-10%之間。
藍皮書稱,如果北京保持現有的科技創新發展速度,完全可以支撐北京經濟未來一段時期的穩定增長,這是一種穩定健康的內生增長。因此,提高科技創新投入和鼓勵支持企業創新,是新常態下北京保持經濟內生增長的關鍵所在。
另外,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產業和新業態不斷涌現,為北京創新發 展提供新的動力來源。藍皮書稱,經濟下行壓力和人口調控政策對于消費需求的增長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隨著信息技術的提高和互聯網的加速普及,以及國家對于 “互聯網+”的充分挖掘,消費需求增速預計將有所加快。因此,預計2016年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同比增長7.9%左右,比2015年有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