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個個煙囪相繼倒下,北京通州區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陸續退出。記者昨天(8月2日)從通州區獲悉,今年年底前,通州將有近2000家企業騰退撤離。
在西集鎮菲美德機械有限公司的舊址,工廠里的浮土已經覆蓋了鍋爐。“以前,每兩臺這樣的鍋爐每年就能燒3000噸煤。”西集鎮相關負責人介 紹,如今菲美德機械公司已經遷入河北省邢臺市。伴隨著大型企業紛紛外遷,通州當地富余勞動力如何安置?據區人社局介紹,就業保障的規劃與企業退出同步進行 的,他們同步采取分流疏導、創業幫扶、推動跨區就業及托底安置等方式,在疏解同時做好就業保障。
創業成了通州人就業新途徑。圍繞通州發展新定位、新需求,許多人從區人社局組織的培訓班出來,走上了創業的道路。越南的水牛角、白虎活絡 膏、香水……這“越南三寶”在北京平仙坊商貿中心就能買到。店主詹琪是通州人,她的生意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目光。“我原來在公司負責室內裝修設計,公司去 年初搬離通州,我覺得離家太遠,就留了下來。”詹琪說,他參加了區里的創業培訓,由于他是學設計出身,對美感和時尚的嗅覺很敏感,她選擇了經營特色加工商 品。“我今年3月申請的8萬元小額貸款,4月就打到了我的賬戶里。今年的生意還能再做大一點。”詹琪說。
無獨有偶,永順鎮的小劉理發店里,劉海燕的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這是我在創業班里學的。”劉海燕說。
通州區還細化跟蹤指導服務項目融入培訓。據區人社局介紹,學員創業后,他們將提供不少于6個月的跟蹤輔導,指導學員用足用好優惠政策,為學 員及時提供政策扶持信息,包括更新現有“通州區創業者家園”網站的對接速度,開通“通州區創業者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在跟蹤服務中發揮創業專家團隊的指導 示范作用,專家對學員創業項目進行指導評估。
目前,通州區創業培訓主要針對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人員、本市畢業未就業大學生和轉業軍人等。目前已開辦創業培訓班74期,近千名學員實現了成功創業,帶動6700余名當地勞動力就業。據悉,該區計劃再利用4年時間培訓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