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會園區規劃圖
今天(9月29日)上午,2019北京世園會園區建設正式開工奠基,這個占地503公頃的園區將本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主旨,將節儉、綠色、生態、環保理念貫穿建設全過程。預計2018年底完工并交付展陳布置。
自然之美
廢棄魚塘改為媯汭湖
北京世園會園區位于延慶新城集中建設區西部,橫跨媯河兩岸,西起西玉路,東至延康路,北起新城集中建設區邊界,南至百康路,總面積503公頃。
“設計者利用現有廢棄魚塘,營造景觀水面,未來,這里將與媯水河相 依,形成一片連綿水澤。”北京世園局副局長葉大華告訴記者,受《史記·五帝本紀》“舜居媯汭”的啟發,設計者將這一景觀命名為媯汭湖。同時,媯汭湖還承擔 著雨水匯集等生態功能,踐行了海綿園區理念。
葉大華介紹,設計者運用中國傳統的疊山理水手法,拓展魚塘時產生的土方,就近堆出山體,打造梯田式花田景觀。屆時,山高25米,取名天田山,山頂建設永寧閣,作為全園的制高點和標志性建筑,起到視線焦點、統領全園的作用。
永續利用
建長期利用功能展館
園區里除了有疊山理水,還充分利用延慶區山水林田的自然格局,統籌空 間布局、展館需求、交通組織、市政設施、公共景觀等因素,確立了“一心、兩軸、三帶、多片區”的園區整體結構布局。“一心”即核心景觀區;“兩軸”以冠帽 山、海坨山為對景,形成正南北向的山水園藝軸和近東西向的世界園藝軸; “三帶”包括媯河生態休閑帶、園藝生活體驗帶和園藝科技發展帶;“多片區”包括世界園藝展示區、中華園藝展示區、自然生態展示區、生活園藝展示區、教育與 未來展示區。
另外,參照歷屆各類世園會園區建設慣例,本著節儉辦會,統籌考慮會后永續利用的原則,北京世園會將建設中國館、國際館、生活體驗館、植物館、演藝中心,承擔室內園藝展覽和世園會開閉幕式、演出活動等功能展館,會后也可以長期利用。
生態優先
90%雨水可回收利用
園區設計者充分尊重現有生態及景觀環境,利用現狀道路、林地,對園區 進行合理布局,節約成本。依托原有道路,改變常規的道路設計方式,園區內少了規則式的道路斷面形式,多了穿行于林間的特色道路;利用現狀楊樹林,設計林下 安檢區,游客去世園會安檢,不用再受暴曬之苦。
同時節儉、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將貫穿建設全過程。在水資源利用方 面,設計者提升現有功能濕地凈化水質能力的同時,在道路兩側建設生態草溝,收集雨水接入園區景觀水系,用于植被灌溉和涵養水源。這一創新設計可保證年徑流 總量控制率不低于90%,也就是區域內的雨水可以被充分收集利用起來回補地下水。
在能源應用方面,優先采用區域內的可再生能源,運用深層地熱和淺層地溫,承擔基礎冷熱負荷。
在場館建筑方面,采用被動式建筑集成技術,降低展館的能源消耗,采用室內空氣質量監控、過濾技術,對室內污染物進行控制,提供環境宜人、空氣清新的室內游覽感受。